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当前位置: 主页 > 播放器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时间:2023-06-27 09:19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一论述和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内在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必将开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强大推动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赋予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本国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必须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责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大学治理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规律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新认识,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新要求,必将有力驱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

人类现代化历程表明,教育、科技、人才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性,三者统一于创新。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环节。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能力。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有101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目前只有十多个经济体进入高收入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进步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可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建设是深度关联、不可割裂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归根结底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

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体现了教育与科技、教育与人才、科技与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确立了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地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我们党相继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唯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涵养源头活水;唯有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才能充分释放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也唯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对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必然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一步增强和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挥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10年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稳居同期全球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每年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上亿人次,推动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力资源大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