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频家长会以妥帖安排让留沪学生家长放心 老师是亲人,学校是第二个家 几天前,一场微型“线上家长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举行。参会人员有会展旅游学专业学生刘杰,辅导员王元义,还有小刘的爸爸妈妈。 家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小刘,这个寒假“就地过年”,王老师专门连线他的家里人,将学校安排的活动、设施一一介绍。“这样妥帖的安排,十分放心。”刘杰家长说。小刘的导师田老师,给他送了“新春压岁包”,里面除了防疫用品、新年食品套餐,还有推荐阅读的书。“我会合理安排时间,过好这个寒假。”小刘已经把时间表排得满满。 疫情防控不松懈、教育引导不断线、服务保障不缺位。这个特别寒假,不少学子带着对亲人的思念,留校过年。在他们身边,老师也是亲人,学校是第二个家。 过年留校健康安全不放松 留校事项千万条,健康安全第一条。今年寒假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因实习、家处中高风险地区无法返乡等原因拟留校的学生达1300余名,其中浦东校区和松江校区留校学生正好对半开,均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占留校总人数的87%左右。有备无患,全校近日分别在东西两大校区开展寒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为参加演练的留校学子发放了口罩、消毒皂等防疫物资。 生活关照不止于“防疫刚需”,在华东政法大学,生活园区仍在高效运转,餐饮商超、医疗服务、宿舍管理等从未停歇。校长叶青还带队慰问在校生,更有贴心的过年大礼包相送。打开这个沉甸甸的环保袋礼包,包含《丰子恺节令书——四时之美》书一本、U盘一个、多头数据线一根,学校定制的围巾一条,以及消毒湿巾一包、口罩一包,还有士力架一包和牛奶一箱。 在校也能吃上“家乡菜” “放寒假了,因为疫情终于明白歌词里唱的那句‘回不去的才叫做家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学专业学生买米赛亚·玉素甫在朋友圈感叹。下转◆5版(上接第1版)家乡远在新疆的她,考虑到疫情因素,做出了“留在原地过年”的打算。当辅导员曹瑞雪出现在她宿舍门口时,买米赛亚既惊喜又感动。曹老师与买米赛亚一同和家长进行了视频连线,“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共享空间都开放,部分实验室也开放,学生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基本需求都可满足。”在“云家访”中,曹老师向买米赛亚的父母介绍着校内情况,家长放心地点点头。 和家乡的联系还不止于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赵静介绍,寒假期间,学校还将开展“爸妈,我在学校挺好的”拜年短视频拍摄活动。 回家,吃上一口家乡菜,是很多学生盼望的。今年,虽说留在上海,但是家乡菜却不是“远在天边”。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岳敏楠介绍,考虑全国各地的习俗,学校将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发放餐券;除夕到初六,学校食堂和清真食堂免费提供丰富的“年夜饭”套餐,并提前公布菜单。上海财经大学将在除夕夜组织留校学生包饺子、做家乡菜、扎灯笼、编中国结、话年俗、连线亲人等。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专业而高效的“云端”心理服务。团市委、华东师大、上海团校、市学联联合策划推出《四史天天学》,陆续向各大高校师生赠书。让学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过好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多个小区七成租户留沪,人性化管理让青年人才暖心 阳台挂起年货,公租房年味浓 距离春节还有些日子,地处徐汇区宾阳路的市筹公租房馨逸公寓租户谈晓燕早早在微信群里和两位同龄“宝妈”商量起年夜饭菜单。她们住在同一个小区,考虑到疫情防控,都选择留沪过年。在上海公租房小区,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记者走访发现,在馨逸公寓、晨飞公寓等公租房小区里,留沪过年的青年人才租户均达七成,是往年同期的2至3倍。公租房小区服务与疫情防控如何兼顾? 张弛有度 公租房小区每天人员进出量大,还有不少租户的家人们可能到沪探亲。“不少租客住了许多年,早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让他们过个暖心年,我们的管理就得人性化。”在馨逸公寓运营方上海地产住房发展公司资产经营部副经理王晖看来,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要注意张弛有度。 馨逸公寓是上海规模较大的公租房小区之一,租户达到3065户。光明集团第一食品总公司运营主管秦博的家乡在吉林,父母退休后就来上海陪伴她。今年她决定一家三口都留在上海过年,于是在一月中旬便通过手机向馨逸公寓运营方进行报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