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当前位置: 主页 > 在线视频 >

19世纪杀进巴黎,被法国人称作魔鬼,巴什基尔弓

时间:2024-04-22 13:46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播放器 点击:
19世纪杀进巴黎,被法国人称作魔鬼,巴什基尔弓骑兵有多能打?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吴畋

字数:5220,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在巴黎花花公子日常调情的地方,一个巴什基尔人站在烟熏火燎之中,他戴着一顶配有长护耳的油腻大帽子,正用箭头炙烤着牛排。”

——俄国军官拉热奇尼科夫

“一个穿着红色长袍、戴着黄色狐耳帽、背着弓箭的巴什基尔人碰巧路过,在人群中惹出一阵笑声。”

——俄国军官拉多日茨基

编者按:正如上面这两则目击见闻所述,1812-1814年的欧洲大决战不仅让拿破仑帝国寿终正寝,也令乌拉尔山麓的巴什基尔牧民第一次以俄国军人身份来到塞纳河畔的巴黎城。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巴什基尔人除了以古怪的外表吸引众人眼球,又拿出了怎样的战场表现呢?冷兵器研究所在上一篇文章《欧洲战争最后一次使用弓箭:蒙古骑兵靠骑射,打败过19世纪的拿破仑军队?》中,简要介绍了拿破仑战争中俄国弓骑兵(巴什基尔人和卡尔梅克人)的武备与作战特点,也略带提及了他们在1807年初次登场时的状况。这篇文章则会尝试从双方记载中分析、还原1812-1814年巴什基尔骑兵的战况。

▲图1. 巴什基尔人在巴黎

▲图2. 巴什基尔人的冬帽往往会配备长护耳或狐耳

御赐同哥萨克出身

众所周知,沙俄军队内部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鄙视链,正规军往往鄙视非正规军纪律松弛、无法无天,非正规军也鄙夷正规军等级森严、官僚习气浓厚。而在种类繁多的非正规骑兵当中,也根据归附早晚和民族亲疏有着内外之别,说俄语、信东正教的哥萨克无疑是非正规军里最“正规化”也最令俄国当局放心的一群人,早在16世纪就“自愿归并”(俄国官方对领土扩张的文雅说法),且事实上采用哥萨克军区制度的巴什基尔穆斯林和已经改宗东正教的卡尔梅克人紧随其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御赐同哥萨克出身”。仍旧保持藏传佛教信仰的卡尔梅克人则时常被视为最不可靠的族群:在1807年征兵时,这群佛教徒甚至闹出了征兵暴动,导致编组两个团的计划彻底泡汤。

▲图3. 18世纪末德意志博物学者帕拉斯笔下的卡尔梅克偶像

1811年4月,考虑到法俄战争可能爆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组建两个巴什基尔团和一个斯塔夫罗波尔卡尔梅克团(改信东正教的卡尔梅克人),要求入伍士兵一人双马,而且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武装起来”。6月初,三个民族骑兵团组建完毕,随即踏上了西进征途。不过,俄军高层虽然普遍欣赏哥萨克在轻骑兵勤务上的表现,可对民族骑兵的看法仍然存在不小差异。第二西方军团司令巴格拉季翁就认为这些人马矮小、武装奇特的游牧骑兵派不上什么用场,甚至在1812年开战前夕,下令隶属于该军团的巴什基尔部队按照哥萨克模板重新武装。

▲图4. 巴什基尔人奔赴前线

被分配到第一西方军团的第1巴什基尔团则要幸运不少,他们遇到了1807年战争时的老熟人普拉托夫(Платов),于是能够在战争第一阶段发挥自身特长。该团原本下辖五个百人队,此时根据人员、马匹状况,从中挑选出两个精锐百人队用于战斗,其余人员则依靠马匹数量优势开起了“顺风车”,也就是用空闲的马匹搭载俄军人员、物资行进。猎兵营长彼得罗夫(Петров)因此对普拉托夫“老爹”感恩戴德,在回忆录中坦率表示要不是巴什基尔矮马载着背包、工具和劳累的猎兵默默负重前行,他们营恐怕都得垮在半路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