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当前位置: 主页 > 在线视频 >

文化中国行|暧暧远人村:南京溧水诸家村 700岁

时间:2025-03-19 09:41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
_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指出: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荔枝新闻推出系列人文纪录片《暧暧远人村》,聚焦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守望,触摸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聆听传统村落创新发展的蓬勃律动。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依青山而建,临碧波而居,从高处俯瞰,青砖构筑的古朴民居融于凤栖山和石臼湖的自然怀抱中,形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这里是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的诸家村。2020年,诸家自然村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其所在的张家村则于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年过八旬的诸化莲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诸家村近七百年的沧桑变迁都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先祖从山东迁至浙江余姚,又辗转来到现今溧水一带,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至诸家村落定。漫步村中,朱门驳墙的院宅、青砖黛瓦的老祠堂镌刻下岁月的痕迹。村口的爱心树、村落美术馆、艺术家小院、老宅改造的民宿群……这些或自然或充满创意的新事物为古村增添了不少鲜活的气息。

  依山傍水的诸家村

  乡土文明无声又鲜活的“讲述者”

  诸家村的村口“站着”一棵百年乌桕树,张兰头从小看着它长大,没有细细留心过这棵树的形状,只知道它浑身都是宝,叶子可以作为黑色系染料,种子的白色蜡质层是做蜡烛的上好原料。

  几年前,游客意外发现它的树冠从某个角度看去形似爱心,爱心树的名号渐渐走红网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已担任张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张兰头闲暇时就化身志愿者,给游客讲这棵树和诸家村悠久的故事。

  诸家村村口的“爱心”状乌桕树

  除了这棵百年乌桕树,村里还有两棵二百余年的柏树,分栽在诸氏宗祠前进和中进之间的天井两侧,几年前一场洪水淹进祠堂,左边的柏树被浸泡致死,但令村民们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原本已无生气的树干上又笔直生出一条细长的枝干,古树重获新生。

  柏树所在的诸氏宗祠称得上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共有三进九间,其中前进为戏台,中进为村民传统议事场所,后进敦叙堂则是祭祖的场所。

  位于诸氏宗祠二楼的古戏台

  三进分建于不同时期,位于前进二层的老戏台历史最悠久,窗户和栏杆上装饰有繁复精美的传统纹饰,让人依稀能想见它旧日的胜景。去年初老伴过世后,诸化莲时不时会来祠堂看看这个戏台,他与老伴打小就认识,青年时期常常相约看戏,渐生情愫,晃眼间携手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这间宗祠不仅承载了诸化莲对老伴的思念,也存放着村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片段,婚丧嫁娶的仪式、儿时读书的学堂、大事要事的商讨表决......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间深埋下乡土的文化脉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浓浓的乡愁。

  村里最“年长”的当属诸氏宗谱,传承至今已逾五百年。厚厚一摞宗谱用红丝绒布包裹着,存放在由村民们推选出的品德良好的人家。每年清明和十月初,村民们齐聚祠堂,将各家的红白事修写进宗谱里。

  诸化莲在祠堂翻看宗谱

  “我们祖先来到这个地方,一百年左右没有宗谱,到明朝万历年间,高中进士的诸炯决心修谱,追溯我们从哪里来。”诸化莲缓缓追忆起诸氏宗谱的由来,当年诸炯与两个侄儿一起追溯至浙江余姚一带,起初当地村民并不认为与远道而来的三人同宗同脉,直到翻开余姚本地的宗谱谱头才确认,诸炯便是依照这份谱头确定了辈分,书写形成《中山诸氏宗谱》流传至今,其中的“中山”为溧水古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