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青海省人口出生率下降趨勢的幾點建議(2)
时间:2022-07-06 19:14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视频 点击:次
在中國,每年得益於試管嬰兒增加的新生兒約有30萬名。但做一輪試管嬰兒需要成本為3.5-4萬,且一輪成功率較低,不少有生育意願的家庭難以承受失敗的經濟風險和時間成本。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突破“醫保不解決不孕不育問題”的政策規定,成為全國第一個將常見的16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甲類報銷范圍的省級地區。 其一,建議青海省探索分擔在職女職工使用生殖輔助技術時間成本的人事管理制度,給予申請使用輔助生殖技術的女職工以一定的帶薪假期,消除其在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時的請假顧慮﹔其二,建議做好生育保險范圍及內容擴展,對社保繳納一定年限的本省常住產婦提供公立醫院住院分娩免費服務﹔其三,將新生兒生育費用納入醫療保障,對父母或一方參保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按照報銷比例較高的一方共享使用其醫療保險權益,並予以直接結算﹔其四,對父母未參保的新生兒產生的醫療費視同已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孩子出生后可在醫院結算時即時繳納保險費)予以一站式結算,以此提高新生兒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二)在“養”的方面 其一,建議在青海省“鼓勵用人單位對依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不滿三周歲期間,每年給予夫妻雙方各十五日育兒假”的基礎上,首先施行行政事業單位男性護理假、育兒假強制休假制度,最大程度保障男性的養育權利,形成支持、鼓勵家庭共同養育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大對企業的檢查督查力度,促進政策落實到位。 其二,對公租房制度進行改革,戶型設計應符合多孩家庭居住需求,並對沒有購買能力的多子女家庭實行差異化租賃,對有一定購買能力的多孩家庭在購房上給予優惠政策,切實緩解育兒家庭經濟壓力,同時吸引外來人口落戶青海省。 (三)在“獎”的方面 其一,針對育兒家庭建議建立育兒補貼機制,財政狀況允許的地區可率先探索每月向符合政策的二、三孩家庭發放補貼金,以照護津貼的形式補貼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員因撫育幼兒而損失的社會化勞動收入,同時可以減免職工一定比例的社保繳費和個人所得稅,以體現人口再生產的社會屬性。 其二,針對女性就業比較集中的企業單位或行業,政府除了倡導、肯定、督促用人單位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外,也應對他們提供政策支持,對企業負擔的生育成本提供扶助性政策,適當減免企業稅收以實現勞資雙方利益、國家和企業責任的合理平衡,同時,出台有利於支持女性職工就業的相關政策,緩解多孩生育與就業發展之間的沖突。 其三,針對托育服務機構,政府可利用政策補貼、減免相關稅收等手段,降低托育機構的運營成本,下調托育服務價格。對已備案的社會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托位給予建設資金補助,同時按月給予每一個入托兒童托位運營補助,降低高昂的托幼服務費用。 (四)在“育”的方面 養育孩子涵蓋了從新生兒到青年的漫長過程。目前0-3歲社會托育服務“數量缺乏、費用昂貴”的問題是抑制多孩生育意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青海省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務機構相關政策支持: 其一,應加大建設普惠性公立幼兒園和托兒所的力度,實行托幼一體化,利用已有的幼兒園建立嬰幼兒看護中心﹔其二,支持行政事業單位、有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建立“兒童托管中心”,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兒照護服務﹔其三,引導社會力量在符合標准和規范的前提下興辦普惠托育機構,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滿足不同需求﹔其四,建立家庭式托幼規范,推動社區內家庭托幼需求就近方便解決,最大限度實現“幼有所育”。(作者分別系青海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青海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