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移动版

主页 > 在线视频 >

研发开支暴增 石药押注创新药

  随着深交所的一记钟响,蔡东晨执掌的石药系在资本市场再下一城。

  3月22日,从石药集团(01093.HK)分拆出来的新诺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诺威”,300765.SZ)正式登陆创业板。

  新诺威主营保健食品及咖啡因类功能饮料添加剂等,系石药集团旗下的大健康产业资产。在这之前,石药已将中药板块资产金芙蓉(837665.OC)分拆推上新三板,而核心的制药资产依然留在港股。至此,石药集团“A+H+新三板”的资本布局成形。

  恰好四天前,石药集团在香港揭晓了2018年成绩单。去年,公司录得销售收入210.29亿港元,同比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约36.55亿港元,同比增长31.9%。

  回看过去一年,石药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震荡。各路资本热捧之下,其市值冲破1500亿港元,成为唯一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的医药股。而下半年,医药行业风云突变,石药集团的股价亦在市场疑虑中回落,市值缩水近六成。

  “那些政策不会对我们造成实质性冲击。”此次业绩发布会上,面对投资者非常关注的“4+7”带量采购、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等问题,66岁的蔡东晨已经显得轻松。截至3月22日,石药集团市值已回升至938亿港元,再度逼近千亿元。

  初尝创新药甜头

  纵观石药集团的发展史,其路径很典型:国企转制、原料药转制剂、仿制药转到创新药。不同的是,在蔡东晨的铁腕执掌下,石药冲进了中国医药创新的第一阵营。

  在原料药最辉煌的时候,石药集团试图向制剂和创新药转型。但面对既无产品又无团队的难题,捷径只有一个,买。

  1999年,石药集团砸5000万元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引进一类新药恩必普(丁苯酞)的专利。这笔代价相当于石药全年利润的一半。此后又经数年临床,高达3.5亿元的投入,恩必普软胶囊于2004年获批上市。即便是一类新药,恩必普的销售依然很难打开局面,上市后经历了5年的亏损,直到2010年才实现盈亏平衡。

  2014年,恩必普的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开始成为石药的主要增长动力。2014�D2017年,恩必普的销售额从14.13亿港元增长至35.67亿港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6%。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石药集团已构建了三个层级的产品管线:第一层级是基础原料药,包括VC、抗生素和咖啡因系列;第二层级是大量的普药;第三层级是创新药,以恩必普为核心,聚焦心脑血管和抗肿瘤两大领域。这样布局的好处在于,通过原料药和普药为创新药投入提供现金流支持。

  创新药板块收入也首次突破百亿港元。财报数据显示,创新药收入103.44亿港元,同比增长57.2%;普药收入62.09亿元,同比增长31.9%。

  “创新药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17年的42.6%上升到2018年的49.2%,体现集团收入进一步向创新药倾斜。”石药集团执行董事翟健文在业绩会上表示。

  加速补短板

  与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这两家龙头相比,石药集团在研发领域的布局显得略慢半拍。

  从研发投入来看,恒瑞、中生在2017年的研发投入分别达17.59亿元、15.95亿元,占营收比率12.7%、10.8%。而同期石药的研发费用8.15亿港元,仅占营收的5.27%。

  石药方面正试图拉近这一差距。

  数据显示,2018年石药集团的研发开支暴增至15.83亿港元,几乎相当于此前三年的投入总额,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上升至7.53%。目前,公司共有在研项目300余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代谢类疾病、抗肿瘤、精神神经以及抗感染领域。

  “研发这块主要围绕三方面布局,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靶向药和新型制剂。”蔡东晨进一步指出。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石药集团现有的肿瘤线产品中,多美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克艾力(白蛋白紫杉醇)等产品,均为新型制剂。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份刚获批的首仿品种白蛋白紫杉醇,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

  在大分子生物药领域,石药在美国加州、得州和新泽西分别设立了抗体药物研发中心,专注研究抗体药物新靶点的筛选和抗体定点偶联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