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移动版

主页 > 在线视频 >

为什么花呗没有上征信(花呗上征信有些人却慌

九月份,关于征信引发了两个热门话题,一个是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还有一个就是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9月30日,央行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的出台,是央行为了征信法制框架持续完善,也是贯彻“征信为民”的发展理念,满足新时代征信业规范发展的需求,保障征信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在《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前几天,花呗官宣之前部分用户接入征信系统,之后所有用户将接入到征信系统,如果拒绝接入,花呗将被停止使用。该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已经炒的热火朝天,也有一些人嚷嚷着要注销花呗,这与多年来很多年轻群体对花呗的追捧形成了鲜明对照。

多年来,花呗以其作为“网络信用卡”这一概念的代表,成为信用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信用卡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其开通条件较信用卡要低的多,在很多年轻群体,以及不符合信用卡申请要求的群体中,可能就是在网络支付过程里不知不觉就开通使用,而他们对“征信”没有清晰的认知。

经常接到一些人关于办理信用卡的咨询,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问到“征信花了,还能办信用卡吗?”这一话题,所谓征信“花”了,一方面,是指被纳入征信记录的贷款业务有逾期情况;另一方面,也指申请过多的信用卡或贷款,因此被提供贷款的银行或机构多次查询。

中国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令消费者在消费支付时,更多地依赖于手机进行扫码等网络支付,让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虽然都是信贷消费,信用卡受到办卡条件限制,以及用卡环境的约束,使用信用卡消费多少还能对金额有些顾忌,但是移动支付中账基支付替代了卡基支付,消费者对所花金额的多少,从直观上没有使用现金或者刷信用卡时那么强烈了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以白条、花呗等为代表的网络信用贷款产品也应运而生,并借助与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迅速占领了众多场景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很多原本消费能力不足的人也轻易获得信用贷款,可以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如果具有健康的消费观的话,信用消费无非是改变了原来的消费流程,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先消费后还款,只要不是过度消费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健康的消费观,将信用额度当做“资产”,则很容易陷入过度消费的“泥沼”。而事实正是如此,这些人过度消费时候不恐慌,欠了钱被催收、上报征信就恐慌了

多年前,在所谓“互联网金融”创新口号的引领下,众多企业借助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进入了信用消费领域,这些机构搅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的业务秩序,诸如P2P、网络贷款,以及信用消费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无牌或超许可范围违规从事类金融业务的现象,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与严重的社会问题。近两年,正是由于监管层大力整顿后,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更多、更大的问题爆发。

征信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监管机构一直在培育社会征信市场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健全,并大力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信用贷款作为金融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业务,借款人申请贷款后,其贷款信息(金额、期限等)及还款记录(是否逾期等)理应被上报至征信系统,并在以后供其它金融机构合法查询使用。

如果贷款信息不接入征信系统,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方面让一些借款人有恃无恐的欠钱,因为即便逾期不还款,其征信记录也不会留下污点,经济生活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人再到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无法查询其信用信息,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一旦予以贷款就形成“多头授信”,加大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而这些小贷不希望受到监管的目的,也无非涉足了非法集资、放高利贷、暴力催债等业务,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