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业100天:我一夜暴富……
时间:2022-12-20 22:22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次
2020年了,你觉得钱难赚吗? 看到那些 “日赚上百月入过万” “会呼吸就能赚钱” 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 是否心猿意马、跃跃欲试 如果你怦然心动并付诸行动 刷单诈骗会让你体会什么叫做心痛 今年疫情期间,一位广州大叔在儿子的介绍下,扫描二维码下载刷单APP进行刷单返点。在尝到轻松挣到佣金的甜头后,他拉上父亲、侄子等亲戚6人先后累计投入10多万。 直到20多天后,刷单APP突然登录不上、无法连接服务器、客服不回复后,他才意识到被骗,全家六口共计损失近13万元。 ���� 1 女性更容易受骗 90后被骗金额最高 数据显示,上半年兼职刷单举报量呈上涨趋势,对此微信团队重拳出击,展开专项治理活动,并依法配合警方打击兼职诈骗。 五月后举报量逐渐下降。需要注意的是,举报量虽减少,但随着暑期的进行,形式依旧严峻,大家仍不能放松警惕。1 女性更容易受骗 女性受害人占比高于男性,分别是63%和37%,但男性的受损金额却是女性的1.4倍。 女性偏感性,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迷惑,受骗几率较大,但她们观察细致、对待金钱态度谨慎,因此在诈骗过程中更容易及时止损。而男性虽然偏理性,对于兼职类诈骗防范心强,可一旦被骗子打开心理缺口,他们更易冲动,被骗取更多钱财。 2 90后“拔得头筹” 90后受害人占比达到近一半,细究其原因,90后是互联网的主力军,有一定经济基础,又勇于尝试新事物,渴求成功,但社会经验有限,往往成为骗子的首选目标。 2屡屡被骗的背后 是成熟的刷单产业链 刷单诈骗由来已久,从单个作案到团体犯罪,从国内到境外,发展至今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从贩卖个人信息的“菜商”,负责扩散诈骗消息的“外宣”,话术包装下的“刷单客服”,到变现分成的“洗钱团伙”,黑产分工明确又环环相扣。 从收到刷单信息,到被诈骗拉黑,受害者都经历了什么? 1 形式多样的宣传渠道 精准投放:精准诈骗是他们刻入灵魂的“职业修养”,通过“菜商”购买个人信息,主要是在校学生、家庭主妇等无固定收入人群,用于贩卖的信息从哪儿来? ● 企业内鬼:企业内部员工,为谋取私利将客户隐私售卖给他人 ● 黑客:通过拖库、撞库等技术手段,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然后进行售卖 ● 其他:以发送木马链接、诱导用户安装未知app等方式盗取隐私 广泛撒网:行骗的路上,“潜在客户”一个也不能落下,通过招聘网站、贴吧、微博、直播等网络平台散布虚假刷单广告,引诱受害人添加刷单客服。 通过精准投放、广泛撒网的方式,黑产团伙购买到海量的个人信息,然后“外宣”开始群发短信和邮件,拨打电话,由此拉开了诈骗“新篇章”。2 精心设计的诈骗剧本 精准投放、广撒网双管齐下,刷单客服只需耐心等待“鱼儿”上钩,一旦有受害人添加,立刻开展洗脑工作。 黑产团伙常强调“高薪” “操作简单” “足不出户”,诱骗受害人上钩,若对方犹豫不决,骗子甚至会与其签署一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以此增加可信度。取得初步信任后,客服下发小额刷单任务,刷完正常返款,进一步打消受害人疑虑。而后下发大额刷单任务,拒绝返还本金发放佣金,或以“企业代付不会扣除资金、一次任务包含多个订单刷完才能返款、刷单失败需要提交手续费走退款流程”等套路进行诈骗。 3基于大量研究的“宫心计” 掏空你的钱包 这些套路虽然看起来漏洞百出,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明明察觉到了对方的异常,为什么还要继续给钱? 这源于骗子对诈骗话术和剧本的精心设计,同时,他们对受害人的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预想了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