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2020年继续投入超200亿做内容 基于这些优质内容储备,爱奇艺将启动特色编排。新季播的策略是,保证头部剧综不断档。大剧方向保持一季一重点,从2019年Q4起将陆续推出侠偶季、贺岁季、大片季和恋爱季四大排播主题,每个季度均推出相应头部内容,如《剑王朝》《大主宰》《爱情公寓5》《鬓边不是海棠红》《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欢水》《成化十四年》《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等。 综艺方向,一季两头部,每个季度保证2档以上S级头部综艺,如《这样唱好美》《奇葩说6》《青春有你2》《潮流合伙人》《乐队的夏天2》《我是唱作人Ⅱ》《中国新说唱2020》等;同时,配合众多腰部内容等实现娱乐、文化品位节目带、生活方式节目带、家庭成长节目带等系列内容带全覆盖,进一步打开垂类市场以及大众市场的精细化开发。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李程程) 以下是龚宇的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一年一度的悦享会又来到了,一年来大家都有什么变化,想有什么变化。其实真的每个人都在想各种各样的事。不同的时间可能也在想不同的事。从小不会唱歌、跳舞,压力极大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表达,如果跳一段,唱一段肯定有情怀。 当然这个是一刹那,平时除了睡觉,绝大部分的空间时间全给了工作。在睡着之前,在飞机上,在绝大部分航班没有Wi-Fi的情况下还是想跟工作有关。为了准备这个PPT,最后越想越简单,就是想我每天在想什么。想了半天就总结出来两点: 一是科技创新。可能有1/2的时间在想科技创新。当然科技创新跟科技有关。那么现在跟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跟我们行业,跟我们社会,甚至跟我们地球,跟人类最关联的科技创新有两个,一是AI,二是5G。AI岁数比我都大两岁,1956年代生的。但是国际的主流媒体,2017年才定义为AI的元年。 为什么?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不仅是AI技术不够成熟,支撑技术的运算、存储、传输等等太多的支撑性的技术都不太成熟。我毕业都好多年了,96年拿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叫做带有机器学习能力的车间及智能调度。我研究的是机器人,是车间智能调度,机器人单体都是智能的。一个工厂有三千个机器人,自己控制自己,碰到机器人跟机器人要撞的时候,自己能停下来,他们自己知道,感知机器人旁边都走了,都忙去了,自己立刻启动干自己的活,像人一样,这是我当时的目的。 结果,我毕业2015年才在台积电见到三千个机器人,都是悬挂式的,挂在车间的顶上做单晶硅。中国劳动力便宜,人干机器人干的事就完了,有的时候人再便宜也干不了。比如说单晶硅就是拿一个托盘把二氧化硅逐渐结晶起来,两星期一个多月,再便宜的人工,一天两周,一个月端着这个盘子,非常纯洁的环境下,人做不到,所以几千个机器人来做。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越来越高,特别在华东变成先进制造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替代人,除了干人不能干的工作,还有人太贵,企业角度没办法让真人干的事他们也在干。这些驱动全是AI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解决部分人的治理问题。 AI为什么2017年定义为元年,最主要的是算法的概念。原来的算法各种各样的,有一个共同问题。数据太多,数据越多的时候,这机器人反而运算越慢,越笨,这脑子不够傻,不够装,算的太慢。但是深度学习算法诞生以后,让数据量越大的时候,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这是2017年以后一个质变,深度学习不是2017年发明的,但是2017年确实是应用上是一个核心。 深度学习的算法在全世界科技行业非常有意思符合一个规律,代码共享,代码公开。只要有本事,这个算法谁都可以掌握,非常有意思的现代社会科技行业的现象。而且没有什么专利,谁都可以免费用,只要有本事,能够看懂,你有本事能改。 但是为什么美国总统5G有一个法案,专门针对中国AI人工智能,确实针对人工智能来讲,特别是深度学习,对中国来讲是巨大的机会。 2017年决定大规模做AI人工智能的时候,我去美国转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优秀的工程师。在2017年非常有意思,当时非常失望的是,即使在美国芝加哥没有,纽约很少,基本接触不到。洛杉矶没有,南部城市更没有。只有加州,只有硅谷这个城市有,再加一个西雅图,就这两个有规模性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不算个别研究人员,就能到商业规模应用的工程师。中国只有北京有一点,上海有一点。 但是两年多过去了,在爱奇艺的人工智能的顶尖工程师不少于一百个。当然全互联网行业,全中国的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工程师太多了,而且水平很高。在全球能跟美国人工智能抗衡的国家,排第一的就是中国了。这是一个大环境。但是对我们这个视频行业,影视行业,这种影响刚刚开始。 最大的瓶颈是什么?不是工程师,也不是钱,也不是行业的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约束,而是我们的想象。可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太好了,美国生活像北京、上海,大家虽然觉得压力大,但是看看客观的环境,我们生活确实太好了,这种富裕,这种美好生活或者金钱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缺少饥饿感。我们可能不知道人工智能怎么来满足我们饥饿感,因为我们本来就欠缺饥饿感。当然这是相对的,也许饥饿感在未来的竞争中会不断的体现出来,在不同的新的领域或者方向。 另外也不是新技术,但是确实也是因为倒逼,中国发布了5G牌照,5G给中国带来的冲击确实很大,5G一发就是五张牌照。科技创新是持续不断的,而且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企业的能力,不是培养出一代产品,一个技术,而是持续不断的能创新,能产生新技术,别人追不上的这种能力。 5G技术为什么对人这么重要?对各个国家这么重要?因为就是三个特简单的特征,大带宽,低延迟,多联接。大带宽,5G条件下看一个电影,原来下载几个小时,几十分钟,现在下载几十秒,几分钟,根据清晰度不同。低延迟,无人机需要低延迟,通过Wi-Fi,本身覆盖就很小,而且Wi-Fi热点之间的连接是问题,通过3G、4G延迟很高,等车检测到有危险的时候,通过3G、4G再上传再下发指令,几十秒过去了。 所以,5G是无人车这种类型的应用必须的通讯技术,其实包括跟我们行业相关的VR/AR等等技术。VR/AR最重要的一个缺点就是延迟太长。我戴着头盔,看这边是这样的页面,我瞬间一回头,这边的镜头什么时候到我头盔里了,是光速。现在的3G、4G,我看这里的时候,头一回头,由机械信号转为电信号,到我的头盔的芯片里面,传到云端,云端再把这边的图象再传到我的头盔里,再解码衔接,一下小几十毫秒就过去了。这时间长了,头就会眩晕,眩晕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种,头盔太重了,影响颈部血液循环导致脑子缺血等。 这两种技术给我们未来行业产业,产生什么影响呢?太简单了,个性化推荐。实现了我们营销行业很多年的“广告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广告”。这个事营销行业以前是高不可攀的事,现在变成稀松平常的事,比如说广告和内容已经边界不清晰了。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影音、图象和声音里面的识别,能干太多的事了,能做制作,能做营销。 简单的,吃饭识别出来干什么,打人的镜头识别出来干什么,开心的时候识别出来干什么等等。原来靠图象处理技术识别,现在是深度学习,跟你人一样,告诉你200个人笑是什么样,机器学习了,他自己试。试后面两千个,其中20个是错的,你告诉他这是错的,他是哭了,但是他不是笑。这人哭的有点像笑,他就会逐渐修正,智力越来越高。图象识别算法都是靠人的智能灌到机器里面。人工智能识别再加合成,图象处理的技术一定要用,但是很多都是深度学习,都是机器像人一样凭经验,凭历史,凭历史数据的积累来做的。 我只讲了一点,但是这一点技术有更多的应用,我现在也说不出来了。真的是美好生活限制了自己想象力,不知道这个需求,饥饿在哪。也许大家生活比我更好,但是也许你在某一点上有期望,也许能帮爱奇艺的团队想象出更好的空间,我们用技术来实现。 再讲5G。5G大带宽,低延迟,多联接。音乐会或者比赛的时候,大家手机打不出去,微信发不了,链接3G、4G连接上限太小,以后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重点不在这,我是20年前做互联网,当时做门户的时候,都要做一件事,一个新闻如果里面有图片,新闻标题后面画一个括弧写一个字,图。因为有图的新闻,用户看起来下载特别慢,用户体验不好,提示用户这里有图,要更多的带宽,下载要更慢。 那是20年前。现在做新闻图不用做标识了。原来图作为重应用,变成了轻应用,变成特别普及。小视频时代,一分钟以下的视频,特别是手机竖的视频也变成轻应用。发一个小视频,看一个小视频,心里没有想着多花钱或者时间。但是看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或者一个短视频,几分钟心里还是有负担,觉得是不是多花4G流量费,是不是多占存储空间,是不是多花几十毫秒或者几百毫秒的等待,这些因素其实在阻碍,客观存在不存在了,但是心理障碍存在。但是5G时代,一切所有障碍不存在了,所有应用变成轻应用。 现在一个方向最热门的领域是机器和艺术的结合,用机器去做艺术上的事,用机器绘画,用机器谱曲,用机器写剧本,我看过机器写的剧本,结构毛病不大,说的话也是人话。但是故事整个看下来就是一个机器,说的不是人的故事,是机器的故事。我们工程师也用机器谱过曲,曲也不跑调,但是特难听。所以现在在尖端的科技,是把机器和艺术结合起来。 也许这件事五年之内跟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商业必然联系,但是这是迟早的事。也许以后动画,在座的任何一个人画一个小猫,画五张十张扔给机器,口述一段故事,由机器变成一个动画形象,把口述的故事变成一个真实的剧本,并且把这个剧本按照你的形象拍出一个短片,拍成一个动画片的短片,7分钟或者15分钟。这个可能5-10年内一定会实现,不是一个难事。最难的是我们的想象力,这些技术怎么去用? 其实爱奇艺九年多的历史,从第2年开始做原创。最近几年争取有一个爆款,事实上还超额完成任务。爆款按互联网经常讲的主赛道,就是爆款内容,头部内容,行业内叫主赛道,这是破圈的内容,是各种用户都喜欢的内容,主赛道。这个没有变化。每年我们的目标继续在做这方面,工作让它破圈的内容越来越多。 但是行业发生变化了,互联网视频15年的历史,爱奇艺有九年多的历史,整个行业做原创五年以上,大规模做原创五年以上。这个市场已经逐渐成为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在一个成熟市场里面,特别是媒体的市场需要分众,不同的用户群需要不同的内容,我们应该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破圈,所以辅赛道变成我们的重要工作,不再只是盯着主赛道。这种圈内的原创作品变成我们的重要任务,主要任务之一,不再是一味的只追求破圈。所以我们会有一些内容,但是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未必全部能介绍,是针对专项用户群。 比如说中老年男人的,他们没有什么表达的意愿,但是他们喜欢看的内容,喜欢看的演员,他们特别忠诚,虽然他们不善言辞表达,但是他们有钱,他们大件消费,耐用消费出手阔绰,是我们非常有价值的核心用户。原来这种用户只是客观上服务于他们,但是主观上并没有刻意为他们准备内容,但是现在我们会了。这是辅赛道。 美好生活限制的我们的想象力,这是科技创新。但是内容的创意,内容的创新可能是贫穷限制我们想象力。因为我们做内容原创的时候,还要想到广告主喜欢什么,什么能做更多可以支持。能跟我们更多的赞助,什么时候不用多想这事的时候,我想整个这个行业的创造力会提升。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