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当前位置: 主页 > 在线视频 >

祖国西陲雪域高原,中国军人演绎属于自己的独(3)

时间:2021-09-09 05:39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
寒风呼啸,冻得直打哆嗦的姬文志,停下脚步翻看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个刚过完33岁生日的老兵,笑起来像个孩子。此刻,他满意地点头,“这趟又抓拍到

寒风呼啸,冻得直打哆嗦的姬文志,停下脚步翻看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个刚过完33岁生日的老兵,笑起来像个孩子。此刻,他满意地点头,“这趟又抓拍到不少鲜活影像。”

当青春驻足边关,那一张稚嫩的脸庞已在紫外线直射下仿佛有了“包浆”——这是成长的印记。

来自陕西米脂的姬文志,是卡拉其古边防连的四级军士长,在帕米尔高原守了15年。他是连队的新闻报道员,这一年,辖区所有点位和边防线他都走遍了。

每次跟队巡逻,他都会带上相机,记录每一个或艰难、或开心、或感动的瞬间。“记录面孔,就是记录时光。”战友眼中的“老姬”,是个有心人,也是个热心人。

当战友踏雪巡逻的照片,刊发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上时;当战友在“生命禁区”展开训练的身影出现在电视上时,姬文志激动得一宿睡不着。在边防待久了,他说,快乐可以很简单。

15载青春,姬文志的大部分时间坚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防一线。3年前,因为女儿的出生,他也曾有过动摇,是一位新闻战线的前辈的话再次坚定了他留下来的信念:“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吃苦受累,汗水也能浇灌出幸福的花。”

“坚守不易,我的幸福好多呢。”在姬文志看来,乐观是戍边人必备的品质。那代表着一种战胜困难的执着,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从容。

“谢谢班长,爸妈在电视上看到我巡逻的样子,一直夸我帅咧!”每次连队官兵的影像被媒体报道出来,姬文志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微信。他说,这是他收获的一份“额外的幸福”。

短信虽短,情感深长,来自战友的感谢,对“老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

凌晨3点,战友早已进入梦乡,姬文志还在办公室写稿。

他要赶在天亮前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撰稿完成,发送到报社。

夜漫长,他兴奋极了,心中怀揣着希望:“稿子发出来时,战友们不知多高兴呢!”

“我还像从前一样”——

军旅之路是减法也是加法,减的是来日,加的是眷恋

16年前,黄录东走进心驰神往的部队,迎接他的,是一群敲锣打鼓的老兵。16年后,四级军士长黄录东迎来了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夜,他将走出军营、告别部队。

临近退伍,大部分老兵开始“倒计时”:办理转档手续、寻觅安置单位……

已卸下军衔的炊事班长黄录东,还像以前一样——一有空,就钻进营区旁的温室大棚,一忙就是大半天。

时值隆冬,室外早已银装素裹,大棚内却绿意盎然,用黄录东的话说,“这里都是希望。”

被黄录东称作“希望”的,其实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各式各样的菜,有上海青、油菜、茼蒿等绿叶菜,还有西红柿、草莓、黄瓜等时令蔬果,红红绿绿的蔬菜沾上点点水珠,生机勃勃的样子惹人怜爱。

一畦地旁,黄录东弯腰,掰了片白菜叶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起来。

确认蔬菜发育良好后,他径直走向暖炉,用煤钳攘了攘炉火,看着显示为36℃的温度计,他放心了。

“我走以后,你们每天过来看一次,温度不能低……你看,这娃娃菜可以摘了。”黄录东一边嘱咐,一边挖出一棵娃娃菜,嘴里还不时给“徒弟”徐苏宁念叨着。

黄录东所在的南疆军区空喀山口边防连,位于海拔504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四周雪山林立,社会保障依托几乎为零。

每到冬季,连队便成为“雪海孤岛”,运菜车常因大雪封山无法及时上送。好不容易送上山,大部分蔬菜都被冻伤了。只有萝卜、土豆、白菜、豆腐等食材,保存时间还长些。

“有一次,我们连续一周都在吃白菜炖豆腐。”黄录东说,实在吃不下去了,大家就吃“辣椒酱拌饭”调剂胃口。

2006年,在上级关注下,连队成为温室大棚种植试点单位。身为炊事班长,黄录东深感“压力山大”。眼看还有2个月,温室大棚便要正式开工,缺乏经验的黄录东,在土壤、菜苗、肥料、地理位置的选用上,显得无所适从。

黄录东让家人寄来关于大棚种植的书籍,一天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室里苦学。

那天,黄录东突然向上级打了报告:休假!

“马上大棚就要开建,你哪能回家呢?”大家都以为黄录东要打“退堂鼓”。

原来,他一下山,就径直来到驻地附近的大棚种植基地,在老乡的大棚基地里“拜师学艺”。

如何改良土壤、如何育种、如何嫁接、如何田间管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黄录东陆续找到了答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