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山片区开发“拆出一个小县城” 打造产业
时间:2022-09-13 17:25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播放器 点击:次
华山片区鸟瞰效果图 352.9万平方米!华山片区开发目前已拆出一个小县城的面积,签约任务告捷在即。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市国土、规划、建委、滨河集团等市直部门大力支持下,历城区全区上下齐心勠力,破除万难,全力推进片区拆迁工作,确保了华山片区开发建设进度:352.9万平方米的华山旧城被推倒,同时推倒的,还有这里的尘土飞扬、破败落后、停滞不前;2万多村民顾全大局,离别故土,迁出祖辈生活的老房,等待更风光地归来。 市委、市政府曾这样定位即将开发的华山片区:济南城市建设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隆起带、生态文化的制高点。 如今,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蓝图之下,这个说法就更加贴切:全新的华山片区聚集了生态、文化、经济等“现代泉城”建设的各种要素,将带动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整体环境快速提升,并推进滨河新区,乃至济南北部城区的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 随着华山湖的即将开挖,一座新城将破土崛起,从一纸蓝图到跃然眼前,2万多华山村民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她将向世人呈现一处生态文化之巅、产业宜居高地。 “拆迁战”即将告捷 2013年8月7日,高家村村民王德林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回到家,关上门,这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忍不住抽泣起来。 高家村是华山片区首个拆迁村,该村老支部书记王福奇是第一个签约并拆除的。王德林是该村第二个在协议书上签字的人,这一签,便意味着要离别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要拆掉600多平方米的老房,要失去赖以生存的工厂,要每年减少1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但王德林明白,作为村委会主任,这一签,还有着更深远的影响。“村里几百双眼睛盯着我们村干部,只有老书记和我签了,村民才会跟着签。而作为第一个拆迁的村,只有我们村拆了,后面的村才能跟着拆,才能确保华山片区开发建设的进度。” 牵一动百,果然,在老书记和王德林之后,原本犹豫不决的村民态度逐渐有了转变:“我们书记、主任拍着胸脯保证了,政府绝对不会让我们吃亏,拆了旧房,还给我们一个环境更好的新房,这么多年的街坊邻居,又是村干部,这份信任还是有的。”一位高家村村民说。 王德林的这份笃定,来自于老书记的坚持和他对拆迁工作组工作人员的信任。 作为片区开发首个迁移村,不免会有对拆迁政策的怀疑、对迁后保障的担心、对新区发展的顾虑,但历城区拆迁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让村民放下心:“坚决守住拆迁政策红线,千方百计保障百姓利益,全心全意为民办事。”经历了石门村、马桥村等4个村拆迁的郭光凯总结出了做拆迁工作的经验。 2013年,该区建立了高效规范的拆迁运行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并成立5个具体工作组,从区直部门精选出90名高素质的机关干部,与华山街道170名工作人员一起进村入户做拆迁工作。 “在百姓心中,要建立拆迁政策一致性的观念,早拆不少一分钱,晚拆不多一分钱;而在我们拆迁干部心中,不能光想着完成任务,不能单纯把拆除当成一个个目标,而是要换位思考,真诚为百姓着想,真正为百姓解决问题。”郭光凯说。 郭光凯是历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机关干部,是华山片区拆迁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迁移群众理解拆迁政策,拆迁工作战线的工作人员不分日夜进村入户为他们悉心讲解,有时候一户要走上百次;迁移群众要在外租房过渡,拆迁工作组便把片区周边租房信息汇集成册,供他们选择;迁移群众家中有病患,拆迁干部自己开车,带他们跑遍整个济南市,就为了找一套楼层矮、便于照顾病人的房子;迁移群众迁往全市各地,为了解决他们孩子上学的问题,历城区委、区政府出面,向市里争取政策,与各区努力协调,确保他们在租房所在地就近入学…… 2014年,随着拆迁范围不断扩大,历城区进一步强化了华山片区组织构架,将整个片区拆迁任务划分为12个组团,由11名副区级领导挂帅,同时在区直部门中又抽调了220名机关干部,与之前的工作人员一起,组成了500余人的拆迁队伍,全力推进华山片区拆迁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