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山片区开发“拆出一个小县城” 打造产业(2)
时间:2022-09-13 17:25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播放器 点击:次
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努力之下,2013年,高家、王保、马家桥、北陈4个村,以及宋刘、东陈等5个村的部分地上建筑全部拆除;2014年,还乡店、高墙王等15个村14.6平方公里的地上物拆迁全部展开;2015年,洪园村、菜园村、前王村等遗留村庄拆迁取得突破…… 华山片区拆迁共涉及23个行政村,其中19个行政村需整体搬迁,安置村民2万多人,外迁10万人,上千家企业需要搬迁。截至目前,该片区国有和集体土地共签约地上物面积352.9万平方米。 华山片区,拆迁任务告捷在即。 民生之作 “华山片区开发既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创新工程。”——“民生”被市委、市政府放在了华山片区开发定位的首位。 在地图上看,华山片区西至二环东路,北至济青高速,东南至小清河,位于繁华的济南城中,理应紧随城市发展,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但实际上,老华山居民的生活却与“城市”隔着“千山万水”:一条条狭窄坑洼的道路构成了这里的主要交通道路,致使公交车难以开进来,居民最基本的出行也成了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在几里地之外,孩子上学十分不便;没有暖气、天然气,做饭烧水、冬天取暖有的还要靠柴火;没有商业,居民购买日常用品还是要靠街头的“小卖部”…… 脏、乱、差成了老华山片区的“代名词”,这里与“现代泉城”的发展格格不入,更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因此,华山片区的开发,被视为“民生之作”,是当地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良机。 如今,华山老城已被拆除,在片区的东北角,塔吊林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里正在建设的就是回迁居民的安置房。 回迁居民安置房项目西邻二环东路,北邻济青高速,东南侧紧邻小清河,分为安置一区和安置二区,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为济南市迄今体量最大的安置保障工程。其中安置一区规划为4个地块,现已开工33万平方米,并全部封顶,目前正在处于室内外装修阶段,预计2016年6月可竣工。安置二区规划为7个地块,目前开工80万平方米,平均施工至3层,部分建设至12层,预计2016年底可竣工。 据华山片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安置房为高层住宅,人均建筑面积47平方米。安置小区配套建设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文化活动站、书店、超市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小区规划居住停车位,并且绿地面积不低于35%,沿街底层为商业保障用房,并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 除了小区配套,为确保片区内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片区规划建设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4所小学,9所幼儿园。并且经争取协调,华山片区确定引进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资源,规划采用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上体现济南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片区内学生享受高品质教育的目的。 生态文化之巅 “华山有2600多年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即使不能在我们这里弘扬,也不应在我们手中割断。”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山片区开发建设将充分保护、恢复历史古迹,修复生态环境,包括目前很多人不知道的华阳宫等古迹,并充分挖掘之前已经被埋没的古迹和文化。同时还将建设书画院、展览馆、党史馆等,体现华山历史文化传承。 对于济南东北部,甚至整个济南市来说,都难以找到一处“山、泉、湖、河、城”泉城五大元素齐聚的地方,而在14.6平方公里的华山新城之中,就浓缩了所有济南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风貌,可谓泉城的“生态之巅”。 华山片区规划之中,包含“一园四区”,其中一园指的是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占据整个片区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将来华山片区居民是居住在公园之中;四区是指华山城区按照功能被划分为四大区域。 首先是水。公园开挖华山湖湿地,打造水域面积约4000亩,相当于6个大明湖的规模。湿地在造景、栽植苗木等方面,都将着力恢复“鹊华秋色”美景。其次是山。华山新城14.6平方公里中,就有4座山,包括华山、北卧牛山、南卧牛山、驴山,其中华山、北卧牛山被囊括在“齐烟九点”之中。然后是城。华山片区按照功能被划分为“四区”,总居住人口约15万人。华山西区为综合性商业居住区,位于二环东路沿线,主要承担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规划为15-20层高层建筑;华山北区、华山东区为综合居住社区,位于华山公园东北侧,环绕南北卧牛山,依托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及山体景观形成综合性的居住及居住配套功能区,为15-40层高层住宅;华山南区是综合旅游服务区,邻荷花路,是集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产业宜游高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