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蚂蚁金服投资逻辑:一切围绕“生态”布局(3)
时间:2022-11-22 13:57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次
“当时主要还是觉得创始人和团队都不错,然后投了他们以后,全方位的赋能,帮他们去做大。从整个业务协同,包括资本协同。”丁铭回忆道,当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哈��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曾在阿里巴巴就职,纯粹是出于对团队的看好。 但无可否认的是,芝麻信用“免押”模式的推出,使得哈��出行彻底脱颖而出。 “只要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对用户体验带来改善,我们愿意和更多合作方在业务上深度结合,比如开放数据、产品的打通。”哈��出行CEO杨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阿里生态里面的企业,谈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所以先从这些合作伙伴着手。 2017年上半年,蚂蚁金服先是撮合永安行和哈��的合并,又在年底领投了哈��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此后又有多轮加仓。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半,哈��单车已经完成超过120亿次出行服务,日均订单量也超过2000万单。 杨磊认为,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易后难的生意。“刚开始,你的指标肯定都是非常好的,包括有效位置和有效车辆。最初,你可以根据数据,把所有的车子投放在城市里最需要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子会被大量骑散到各个角落里去。长此以往,整个生态将无法运营下去。” 因此,人工智能在共享出行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AI能够帮助做大量基础性工作。哈��单车在城市的运营不是由当地城市的负责人决定,而是由其系统决定。说到底,共享单车归根结底还是一门基于技术的生意,只有通过技术大幅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进入正常的盈利循环。 “蚂蚁金服在人工智能、软件计算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也是它们的优势所在。”哈��出行研发副总裁任亮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助力政府的交通智能管理,哈��出行独家研发的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基于图像识别技术、AI分析等多项技术,可以实时判断出所在区域的单车总数,通过一个摄像头管理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和社会车辆,实现总体单车的动态平衡。 这其中,依赖的正是蚂蚁金服提供的技术。总之,哈��出行的逆袭,无论是杨磊还是他的对手摩拜、ofo可能都不曾预料过。一份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3月哈��全面免押以来,3个月后的用户量就从5000万扩增到了1.23亿。其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了曾经的两大对手总和。 布局“95”后赛道 “合作一定是基于尊重对方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强行改变对方。”这句话是蚂蚁金服印度Paytm项目负责人陈彦曾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肺腑之言,“我们没有当地人的优势,不可能比本土团队做得更好,我们就是提供弹药和思路。” 弹药和思路,也是每一个处于早期创业的公司最迫切需要的资源。眼下,蚂蚁金服战略投资部已经开始逐步做一些探讨,将蚂蚁公司内的一些资源拿出来,支持被投公司。比如一部分公司需要利用整个组织文化和HR的培训,一部分公司需要提升财务能力,一部分公司有招人的需求。 “一家小的创业公司,其实他自己很难去获得那些,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方式,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丁铭透露。 对于蚂蚁的支持,邓建波感触最为深刻。作为大学生兼职平台的青团社,以劳力共享的模式,为学生和蓝领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工作,为企业提供弹性用工解决方案。在支付宝的店员收款页面,还提供了一个招聘的入口,直接接入青团社平台。 “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芝麻信用等,无论是对于求职者,还是用工方都感觉到特别放心。所以,整个客户体验也很好,效率也可以提升,这是基于B端的。这些基本是在投资前就能看到的一些好处。”邓建波说。 在此之前,他与腾讯也有过接触,甚至腾讯具备更多的社交流量,但是,腾讯的流量入口是以两种形式体现的。“一种形式是,它所有广告都已经被计价,即便投资了你,但是你得回过来买我的广告,最多给你一个折价。第二个是,腾讯一些大的广告资源位,它不是对外出售型的,必须是战略合作的,就是微信的什么小程序、九宫格,我们拿九宫格的位置是不可能的,回去投广告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