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肌肉雕刻”指南
时间:2022-11-29 16:40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次
协会成员合影。北大健身健美协会供图
扫一扫,观看视频《北大有群带着博士帽的健美学霸》。
刘建手里有两把“刀”,一把看得见,用来解决人们口腔里的疑难杂症;一把看不见,用来“雕刻”自己的身体,例如,紧致的人鱼线和结实的麒麟臂。 作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一名博士,刘建的倒三角身材常常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反差感,似乎“博士帽”和“有型的肌肉”得破次元才能相遇。 这种反差感几乎存在于每个北大健身健美协会的成员身上,可当他们站在聚光灯下,自信地展示被美黑油勾勒过的肌肉线条时,一些刻板印象便被挤进了暗角。 博士“含量”达80% 2014年,一群来自不同专业,却同样追求健康生活理念的年轻人相遇在北大邱德拔健身房。学新闻的萧小科带着志同道合的两个好友,向校团委递交了创建北大健身健美协会的申请书,8年后,健身渐成潮流,这个当年的3人小团体逐渐壮大为350人、男女比例为2∶1的成熟协会。 但相较于日常的健身运动,健美离“竞技”更近。“健身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健美则更深一层,你必须参加比赛,在舞台上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肌肉。”来自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马玥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就像喜欢日本漫画主动学了日语,学了就去考日语专业最高等级水平N1考试证明自己。”于她而言,喜欢健身进而挑战健美,并无明显契机。 “一群人组成了这样一个有毅力、有规律、有想法的团体,我觉得很酷。”但马玥记得,队内没有体育特长生,一开始他们遇到了缺乏专业教学的难题。作为前任女队队长,马玥便拿着奖学金去外面报了培训班,“我全程都在疯狂记笔记、拍照,然后带回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分享给队友。” 健美比赛要求彻底展现选手的肌肉形态,因此,对身材要求近乎苛刻,“以体脂率为例,正常女生指标在25%-28%,而参赛选手指标得在10%左右。”协会会长德吉央拉正在向这个严苛的数字努力靠拢,两个小时的备赛训练成为生活常态,清晨空腹有氧爬楼,下午健身房撸铁,力量训练涵盖全身,肩、手臂、胸、背、腿,训练细致到像调整一台精密的机器,“连每一块肌肉和每一部分小肌肉群都不放过”。 为了参加男子75公斤级的比赛,刘建曾创下40天减下30斤的纪录。“最初参赛目标是减肥,瘦下来才有更好的状态参加转博考试。”可备战开始,“学霸”属性随之启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饮食是电子秤“称出来”和白水“煮出来”的,蛋白质与碳水配比都严格遵照教练定制的食谱,“每一顿都很精细”。 日复一日油盐不进,偶尔也有馋油水的时候,刘建便选择望梅止渴,“我就叫同学去饭店看他们吃,看着他们吃,等于我吃了呗。”他记得比赛结束后放开吃的那顿新疆大盘鸡,“是我吃过最香最开心的饭”。 可想站到聚光灯下,备战期的自律远远不够,刘建每天都像在与时间进行赛跑,清晨5点起床,以100多层爬楼的空腹有氧训练开启一天的生活。而这种极致自律的时间管理在队内却是一种常态,“参赛队伍里博士生占到了80%,大家的科研压力都非常大。”马玥坦言,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科研和训练中找寻平衡点,“上届首都高校比赛,化学学院的博士生黄进当天晚上比完赛,第二天早上就参加博士答辩了”。 “学霸”云集也带来了好处,在探索科学健身的过程中,术业有专攻,“队里的骨科选手随时在答疑解惑,化学和生物博士会下载最新的健身健美相关文献帮我们解读。”而马玥的奖学金“都拿来报专业健身课了”。 改变正在发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