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

当前位置: 主页 > 在线视频 >

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5-10-01 20:03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在线观看 点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8日在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子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8日在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子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长春在困难挑战中奋力前行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一中心、五高地”建设,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拼搏实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安定有序,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效。

  (一)全力拼经济稳增长。针对持续增加的下行压力,果断出台稳增长26条等一揽子措施,因时因势组织调度经济运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资金超过300亿元,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1个,325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986.7亿元。启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试点,有效落实购房补贴、贷款贴息、公积金新政、增加优质地块供应等综合性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开展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热点,引进首店品牌132家,网络零售额增长20.9%。冰雪旅游持续火爆,文旅消费快速增长,接待游客1.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3000亿元,分别增长15.6%、24.4%。

  (二)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强化源头创新,建设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组新建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围绕固态电池、半导体激光、汽车智能集成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1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1%。完善创新生态,市级中试基地达到28个,校企共建科技产业园区增至16个,天使、种子、风投、创投等科创基金规模超过24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增长71%,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0%,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加400户、560户。永春生物医药城建设全面铺开,细胞产业园、联东U谷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工,当年完成投资接近百亿元。北湖未来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投入运营,130余个科技项目扎实推进,科创资源加速集聚态势已经形成。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支持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奥迪PPE纯电动车型投产,大众、红旗、奔腾、解放等主机厂实施升级改造,比亚迪动力电池、一汽中车电驱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24.3%、14.5%。长春入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高端装备制造业迅速成长,中车长客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运行,长光卫星实现星地激光遥感影像传输,中机试验等3户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功举办首届长春国际光博会、健博会,经开光电信息产业园三期、金赛药业产业园建成投产,光电信息、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1%、12.5%。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低空飞行支撑平台体系和多场景应用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增长74%。604户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算力中心二期并网运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过3000户,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四)着力推进县域振兴。召开县域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县域发展形成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238.9万亩,是上年的1.5倍。粮食产量接近26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新建棚室8395亩。肉牛发展到172.6万头,屠宰量增长85.6%。双阳梅花鹿获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户,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6%。扎实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村屯707个,新建宜居农房778户,打造“百村示范村”30个、“千村美丽村”200个。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194座,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养护农村公路4440公里,九台、公主岭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扶贫项目363个,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启动新一轮改革攻坚,安排部署13方面、65项改革任务、475项改革措施,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城建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开展国有资源资产“大起底”,盘活资产190亿元。推进政务服务改革,95%事项实现“只进一门”、227项业务“跨省通办”,40%政策服务事项免申即享。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80天压缩至58天,被住建部评为“改革成效最为明显”地区。出台落实支持民营经济“18条”政策措施,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新登记经营主体25.2万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承运货物增长39.8%,汽车整车出口增长近40%,兴隆综保区外贸额突破120亿元。新开通长春至法兰克福等8条国际航线,龙嘉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3.7%。成功举办电影节、汽博会、农博会、全球长商大会等展会活动。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42个。常住人口保持净流入趋势,留长大学生人数连续4年超过10万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