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严守耕地红线,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200万亩以上。依托国家农高区创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开展关键品种育种攻关,强化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示范。集中发展玉米、大豆2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深度开发人参、鹿茸、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特色资源,提升“吉牛”“长春大米”等品牌影响力。招引农业产业化投资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以产业振兴带动县域经济加快突破。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抓实德惠、公主岭国家试点,因地制宜培育一批重点镇,建好学校、医院、康养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全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0%。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强化就业增收,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绿化美化村屯230个。健全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养护1万公里三年攻坚任务,6县(市)区全部进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行列。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全面纵深推进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布局优化、重组整合,功能类、竞争类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公益类企业服务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开发区人事制度、薪酬绩效改革,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有效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零基预算,财力分配向下倾斜,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城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排水“厂网一体化”,建立城管“一网统管”体系,创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市政服务保障水平。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项目建设,务实帮助解决融资、市场、用工、用能等难题。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有效提升营商环境质量。 (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中韩示范区、兴隆综保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争取“特许药械”“特许医疗”业务、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扩大中欧班列规模,新开通长春至莫斯科、新加坡等6条国际航线。充分发挥海外商协会作用,支持骨干企业设立驻外机构,加强与中东、东南亚等重点区域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布局海外仓。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带动整车及零部件、建材、机电、生物医药等重点产品出口。新增外贸企业15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300亿元。加快建设长春都市圈,加强与省内各市(州)常态化对接合作。推动长吉、长平一体化,实施长吉图战略,促进哈长城市群联动发展,深化津长、长杭合作。务实高效开展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科技招商,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合同引资额达到1000亿元。 (七)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全力打造宜居韧性城市。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尽快批复,完成综合交通体系等15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长榆、都市圈西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启动人民大街南延、北三环拓宽改造,大中修皓月大路等11条主干道,打通滨河东街等30条断头路、卡脖路。改造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7号线完成工程主体,2号线东延开通运营。调整公交线路30条,施划公交专用道10公里。强化交通治理,学校、医院、商圈等区域拥堵指数稳步下降。完善市政设施功能,升级改造3座净水厂,完成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改建水气热排地下管网1000公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力争实现全覆盖。改造30片城中村,筹集安置房1万套以上,确权未登记房屋60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30处,修建城市绿道200公里。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环境提升,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动态清理僵尸车、野广告、架空线等城市病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