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中国过河的越南,这次真的要起飞了?
时间:2022-05-22 19:39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视频 点击:次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 ID:coollabs 一艘满载机械设备的货船离开深圳蛇口,在七天的航行后,抵达越南并卸货装车,这些坚硬金属来不及烘干海洋的潮湿,便通过陆运开上高速,迅速与无数货车汇合,他们都驶向一个目的地,越南首都河口。 这条蜿蜒的物流轨迹,是越南如今 " 暴富 " 的缩影,某种程度上,它还折射着中国制造业的忧心忡忡。 越南对外资引入的如饥似渴,从未停止过。 就在 5 月 17 日,越南总理马不停蹄地跑到美国硅谷,与苹果、谷歌、英特尔商讨合作。 这位总理的筹码,是通过长期出让土地使用权,来换取美国科技公司的资本,同时他还愿意免除外资经营初期四年的法人税。 当然,众所周知的,他们还有更廉价并且年轻的数千万劳动力。 在 2021 年,有 106 个国家和地区 " 押注 " 越南,投资总额约 311.5 亿美元。其中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在越南这片土地上呈现分庭抗礼之势。 中国内地以 29 亿美元投资额排名第四,如果与中国香港的投资合并计算,则超过韩国,排在第二的位置。 在各个方面,越南似乎都在还原一个我们特别熟悉的时代记忆——上世纪崛起于出口加工红利的中国。 无论是它如今腾飞的商业基石,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轨迹,亦或是这个东南亚国度的文化根源,都深深刻着中国的影子。 中国制造业向越南的迁移,是红利的转移,还是对低端业务的舍弃,见仁见智。 然而在这个后起之秀身上,这个 " 摸着中国过河 " 的越南,如今正发生着更为魔幻的变迁。 而其中,中国企业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01 外资巨头的接踵而来,让越南城市中的面貌开始变得复杂。 富有未来感的高楼大厦,和来不及蜕变的城中村落,交织在一个街区内,展现出资本干预后,强烈的人为隔阂。 街道上依然有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大军,这是越南独特的风景线,很多越南人从小骑摩托,车技惊人,他们能够载着一家三口甚至四口,骑在一辆摩托上,在大街上穿梭自如。 而在开往河内的机场高速上,一些没有超速摄像头和减速带这些基础设施的道路,出租车司机会带你追求一种极致的超速感。 速度,对越南当地来说,似乎成为行事的默认逻辑。 早在 2018 年,你会发现在那些密集的工业园区里,总会出现几个投资商围着园区沙盘,他们一边在沙盘上比比划划,一边在手里的本子上记录笔记,他们反复强调时间紧迫,要尽快找到厂房来落实生产。 迅速开完会议,他们又挤进车里,赶往下一个园区。 据那些在越南当地投厂的人描述,这样的场景,在空置园区里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在最短时间内租厂房、办手续、置办设备、投入生产,是当时外资进入时的一个标准流程。 大量出租的工业园都由新加坡人把持,他们早早进入越南,直接从当地政府手中低价购入大片土地,然后建成园区,再划分区域,租给各国企业。 在这个速成的市场里,有些园区就坐落在一大片田地旁,柏油路上,有野鸡在飞,牛群在空置的园区里穿梭,而一回头,就是日夜兼工的富士康。 特朗普打响的贸易战,从 2019 年开始在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内部,产生回响。 为苹果代工的国内巨头歌尔声学和立讯精密,从 2019 年纷纷在越南增投。歌尔当时投了 2.6 亿美元,立讯也跟着投,两家公司当时为了争夺 Airpods 的订单大头,明争暗斗。 业务都是组装,建厂房成了核心竞争力。 歌尔的内部人士对外表示:" 就算没有贸易战,劳动密集型大厂也会逐步把低端制造往越南转。" 在国内的产线上,工人已逐渐呈现中老龄化,而越南能招到更多年轻的劳动力。 据 2021 年的统计数据,越南的人口平均年龄只有 32 岁,而 15 到 34 岁的人口占比 32%。 而相比于国内产线,越南的工资比中国要低 64%。 02 越南的引力是环环相套的,歌尔、立讯等巨头的进入,连带的是一批相关供应链条的跟进。 对于那些在国内处在供应链边缘、经营小厂的厂商来说,到了越南,他用微信就能和巨头谈一笔上亿元的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