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中国过河的越南,这次真的要起飞了?(2)
时间:2022-05-22 19:39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视频 点击:次
有些厂商老板把自己的头像改成产品广告,业务内有人拉群,他们来者不拒,在这些群里,他们的头像就是业务广告,有大厂在群里甩需求,他们一露头,生意就来了。 早在 2019 年,中国对越南投资就超过了 400 起,而且这只是官方统计数据,其中未统计的,还包括大量中国厂商为方便拿地从新加坡注资的。 但对于大多数去越南投产的人来说,去越南更像是赌博,当地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片 " 处女地 ",没有国内那么充分的竞争。 而它的风险性也显而易见,难以把控的当地文化、政策,以及市场规则。 一位东莞螺丝厂的股东,为了抓住越南的红利,计划到当地投资,但在股东群里,他的想法在股东当中产生了极大分歧,保守者担心一旦出问题,靠国内输血,这就是一个无底洞。 在讨论无果后,这位股东以个人积蓄 1000 万元,在越南拿了地,但购买协议却是以公司的名义。 这种个人全担风险的做法,让股东群安静了。但这笔投资未来收效如何,所有压力全压在了个人身上。 这是在 " 越南红利 " 下的一次豪赌。 这里虽然有大厂的订单,但也有不完善的供应链条,和简陋的信息分发渠道,以及当地特殊的人情世故,这些都是这份赌注的不安因素。 一些在越南投厂的人甚至埋怨,当地没有 58 同城、赶集网这样的平台,任何事都要靠最原始的技能——打听。 为了找一个当地的上游厂家,有时候要走过十里八村,厂子隐藏在村庄里,没有任何指引,路况糟糕,几十公里的路,有时候甚至要靠双腿去走。 而且对一些喜欢拓展业务的厂商来说,管理风险也很高。他们拓展出十几个业务,这些业务负责人会各立山头,资源全都系在个人身上,而他们一旦辞职,业务也可能会被整块带走。 而和中国同行的酒局饭桌上,所有关于业务与客户的话题,成为了一种禁忌,说漏嘴的代价,有时候意味着一个大订单的 " 被盗 "。 而在那些让中小厂商眼馋的大厂订单中,也有不容抵抗的 " 权威 " 在左右他们的命运。 在越南的电子厂圈子里,韩国人一直掌控着很大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越南成为了韩国的后花园,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小韩国城,街边店铺的牌匾上,写着纯粹的韩文。 有很多越南人除了会讲英文和中文,还能用韩文交流。 在韩国势力的渗透中,首当其冲的,当属三星这家企业。 三星在越南的投资超过 177 亿,在当地拥有 8 处制造和研究设施,而 2019 年越南工厂为三星贡献了 700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原三星董事金度铉还出任了韩国驻越南大使。 三星和富士康在越南长期争夺工人,出于竞争,三星还傲慢地要求自己的供应商不允许开出更高的工资,但凡有违反,立马会受到三星方面的警告。 对于很多中国的配套小厂,一旦进入三星体系,在如此淫威下,也不得不噤若寒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