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高档肉牛产业化工程。以辽育白牛、西门塔尔、安格斯牛等为主要品种,建立专门化肉牛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组织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养殖户”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广科学养牛综合配套技术,开发高档牛肉产品,带动肉牛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二是完善肉牛品种改良服务体系。加强县区级肉牛冻精中转站建设,完善乡镇级肉牛改良站点,主要是补充更新液氮罐等设备,规范改良操作措施,严格淘汰劣质公牛,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全覆盖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是抓好适度规模饲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示范推广肉牛标准化繁殖技术、犊牛标准化培育等技术,建设专业化优质肉牛基地,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充分发挥我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的区位优势,利用其丰富的“架子牛”资源,通过大量购入“架子牛”实施异地育肥。 2.肉羊。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沙拉、大巴、扎兰营子、平安地、旧庙、八家子、哈达户稍、福兴地、太平、紫都台、七家子、大五家子、红帽子、于寺、化石戈、满堂红、冯家、四堡子、后新秋、大冷、大四家子、四合城。 一是推进饲养方式转变。改变传统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现代饲养方式转变,配套种植优质牧草基地,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提高羊只生产水平。鼓励自繁自育直线育肥,利用直线育肥技术生产肥羔羊肉。 二是推进肉羊良种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种羊,扩大种羊群体规模。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以现存栏羊多为小尾寒羊和本地绵羊为基础,搞好杂交模式试验研究,在原有改良站点的基础上做好新建改良站点的合理布局,推进全市肉羊品质与效益双提高。 三是推进饲养适度规模化。充分利用各项涉及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建设适度规模肉羊养殖场(小区),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逐步实现精准饲喂。将适度规模养殖向标准化适度规模饲养方向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大户通过改扩建,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导工商资本利用农村闲置场地,投资建设现代化的肉羊规模养殖示范场;对农村肉羊散养户进行整合,提倡在远离居民区的村外选择地块建设标准化养羊小区。 3.肉驴。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长营子、大巴、沙拉、紫都台、于寺、太平、大五家子、平安地、福兴地、旧庙、大固本、泡子、务欢池、阜新镇、八家子、红帽子、苇子沟、东六、五峰、双庙、两家子、大四家子。 一是培育好一个品种(品系)。选择育种基础较好的驴规模饲养场为核心育种场,依托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大、山东天龙驴产业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强联合育种工作,以现有“阜新关山驴”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巩固种驴生产性能,培育肉驴新品种(品系)。 二是建立一个繁育推广体系。在不断巩固提高现有驴改良站(点)管理水平基础上,鼓励投资新建驴改良站(点),争取政策资金鼓励改良站点引进种驴和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变传统本交方式,推广人工输精技术,在做好鲜精输精的同时,探索运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管冻精快速繁育技术。 三是壮大一个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发展。针对母驴和育肥驴饲养特点,鼓励“专业户为主体的繁育+适度规模场户的集中育肥”模式,按照“企业出一点、项目给一点、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五点筹资方法,加大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促进驴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逐步把肉驴产业培育成我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4.奶牛。 以11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阜新镇、务欢池、大固本、满堂红、兴隆堡、四合城、后新秋、东六、西六、两家子、五峰。 一是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鼓励企业自建基地、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牧场和整合散养户建设养殖小区等形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机械化挤奶、全株玉米青贮、TMR饲喂等技术,探索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基本实现100%机械榨乳,保证产奶牛常年有青饲料供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