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优化基础母牛群体。依托省种牛繁育中心、龙头企业等技术优势,推广实施准确、规范、系统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以及与生产效率有关的繁殖、疾病、管理、环境等各项记录。在牛群遗传改良中应用并提高人工输精技术,广泛推广使用验证的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快速扩散优良公牛遗传基因,有效提高奶牛整体生产性能。 三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生鲜乳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提升牛奶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监管,确保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输车准运证及时换证并全部实现在线打印;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水平,对奶牛养殖场、收购站、运输车的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草食家畜饲草料基地建设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作物,以种促养,以养定种,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1.实施苜蓿肉牛(肉羊、肉驴)示范工程。 选择适度规模肉牛、肉羊、肉驴养殖户,引导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推广草畜结合模式,实现为养而种。到2021年,全市计划发展2000户,每户存栏基础母牛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驴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羊30只及以上,配套种植优质紫花苜蓿草5亩以上。 2.建设集约化优质牧草基地。 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建设灌溉设施等措施,鼓励采取“集中连片、机械化播种、收割、加工”的模式,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到2021年,新建优质牧草基地9万亩,种植品种为紫花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 3.培育牧场型旅游观光试点。 选择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养殖牧场,鼓励在周边建植人工草地,发展刈割型或放牧型牧草,突出生态养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消费者切身感受生产流程和草原牧场风光。同时,探索旅游景点建设牧草基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饲养适度规模草食家畜,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还可以增强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农牧业生产生态新景观。 4.推进实施“粮改饲”工程。 落实国家“粮改饲”工程项目,按照以种促养的原则,鼓励开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选择规模大、水平高、有基础、意愿强的牛羊养殖企业或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能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青贮生产服务的企业,开展规模化、产业化青贮生产加工利用,带动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三)草食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发展草食畜牧业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加强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培育。 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草食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形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加工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增值空间大的低温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等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避免同质化,提升附加值。 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我市草食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短板”的现状,以肉牛、肉羊、肉驴屠宰加工为重点,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知名度高、诚实守信、带动力强的大型畜牧重点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肉牛、奶牛企业鼓励牧合家、伊利乳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增,同时开发系列新产品。肉羊加工主要是引进领军企业与本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肉驴加工瞄准东阿阿胶等国内重点肉驴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辐射辽西、蒙东地区的驴产品加工基地。运用各级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入现代高效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要素集中、产业集聚发展。 3.培育发展草食畜产品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