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 搜索背后的人工智能,如何让百度助力疫情防控?
时间:2022-06-26 21:04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次
百度曾经一度掌控了互联网信息的入口,“有事情、百度一下”,成为一代人的行为习惯。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百度的信息掌控优势被大大削弱,信息获取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微信、微博、头条都在分散百度的流量,百度似乎有点没落了。 这次疫情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人们需要了解最新疫情的数据和新闻,需要了解自己周围的感染情况,需要求证各种或真或假的疫情信息,这些使用搜索引擎比社交媒体更加方便。人们从被动的信息阅览开始投入到主动的搜索中,百度又重新回到视野中心。 疫情让人们更需要权威信息,但权威媒体的来源分散,而且及时性略有欠缺,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则预控混杂,而且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不断强化人们的偏见。这个时候,人们就会主动选择搜索主动求证信息的真实性。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主动搜索量出现激增,只是在百度平台上,这个词的日均搜索浏览就高达10亿人次。 而搜索背后呈现的民生真实诉求,也让搜索和民意呈现出一种“共振”现象,这样也有利于政府和企业能够做出科学决策。除了搜索之外,百度还在地图、智能外呼、AI测温、无人车、机器人方面做了很多和疫情相关的尝试,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01 搜索为何能反应真实民意? 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搜索的关键词是不同的,这些词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意。 百度搜索指数显示,疫情爆发初期,野味成为第一搜索热词。随着时间推移,“口罩”、“酒精”等搜索增多,而疫区“心理疏导”、“咽喉痛”搜索量激增74倍。随着复工开学临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复工”等关键词指数暴涨,这些都能反映人们的关切。 随着疫情席卷全球,谷歌搜索同样呈现出与疫情相关的关键词搜索趋势,谷歌3月份最热的10个关键词分别是冠状病毒、来苏尔消毒液(Lysol)、易腐烂食品(Perishable foods)、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取消行程(Cancel trip)、索拉诺县(Solano County)、食肉(Carnivorous)、狗冠状病毒(Dog coronavirus)、胡须(Beards)、电影《传染病》(Contagion)。 各种互联网媒体都在关注疫情,为何只有搜索能探测民意与舆论走向? 最主要的原因是,搜索大数据能收集到海量的、具备分析价值的真实用户的意愿与行为。各种关于疫情的虽然媒体很多,包括新闻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但上面的信息鱼龙混杂。在“众声喧哗”的背后,大量无用的社交信息充斥,聒噪中夹杂着水军与机器的操纵,信息过载成为常态,它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用户需求与获得真实民意反馈。 相对社交媒体的“众声喧哗”,搜索的背后是大量的用户主动求证行为,用户此时在搜什么,反映了用户在想什么,这些数据反映了人们的关切点,能更准确、及时地反应用户真实意愿。与此同时,百度可以通过“搜索+信息流”的模式,以及“百度指数”等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将有价值的信息从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在疫情防控期间,平均每天有超10亿人次通过百度搜索了解疫情,这带动了更多的搜索内容维度,能反应更多的社会与经济问题的细节。比如说,在百度的搜索大数据报告中,显示部分线下产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旅游业首当其冲,其次是酒店业、装修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 正是因为搜索引擎的关键词能反应民意,很多权威媒体也会用百度热搜的关键词来确定报道方向。百度搜索指数呈现的每一次索的热度曲线,都几乎精准揭示了线下民众的需求与关注,可以说是它是疫情下社会心态、社会问题、舆论动态的承载器与晴雨表。 利用百度大数据,可以筛选出全民关注的舆情与民意走势,给予地方政府或机构作为决策参考,为舆论民调与民情的把控提供可行的观察方向与视角。百度大数据还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数据样本,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制定因地制宜的本土性方案。 搜索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民众最迫切的需求,而通过对民意的洞察,可以提供一定的数据决策价值,输出给地方政府与机构、民众所用,起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价值。 02 用权威信息来辟谣和消除恐慌 疫情之下,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谣言满天飞,增加了公众的焦虑和恐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