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展望:重点布局十大板块优质股
时间:2022-11-18 05:35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高清播放 点击:次
点击查看>>>个股研报 个股盈利预测 行业研报 商业贸易行业:京东商城,服务变现输送扩张弹药,规模高增长延续 类别:行业研究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洪涛日期:2015-11-18 核心观点: 单季度GMV增长70.9%,移动端订单占比过半 京东商城发布3Q2015财报,单季度GMV同比增长70.9%至1150亿元(剔除拍拍后同比增长76%),净营收同比增长52%至441亿元;单季度订单数同比增长85%至3.3亿,截至期末12个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9.3%至1.3亿。尽管增速环比放缓,但考虑到整体网购增速放缓(3Q15天猫GMV同比增长56.3%,阿里系整体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7%),京东规模增长依旧亮眼。1)综合化平台化继续推进。剔除拍拍后,京东POP平台GMV同比增长121%,占比达到46.7%;非电子类商品GMV同比增长74.8%,占比达到51.2%;2)移动端快速推进。3Q15移动端订单量同比增长210%,订单占比达到52%。公司预计4Q15净营收同比增长47%-51%。 服务变现输送弹药,规模快速增长而盈利高度可控 我们在2Q15的点评中就指出,京东多年坚持自营模式确保商品品质、自建物流体系保证配送售后,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辅以腾讯系引流,以用户与物流为抓手,京东不仅能不断扩充品类,更是从零售商走向综合服务商,提供金融(供应链&消费金融)、物流配送(自营物流配送&京东到家)、ERP管理(入股金蝶软件)、营销支持(与腾讯推出“京腾计划”)等全套综合服务,实现角色转换和盈利模式升级。3Q15京东金融、物流等服务收入达到34.7亿元,同比增长111.1%,平台毛利率(服务收入/平台GMV)同比上升0.85pp至6.98%。 加上订单密度带动的物流成本下降(3Q15Non-GAAP订单履行费用率下降0.11pp至2.96%),足以支撑自营业务主动参与竞争(3Q15自营毛利率同比下降0.41pp至4.28%,Non-GAAP市场推广费用率同比上升0.33pp至1.17%),保证规模高速增长而盈利高度可控(3Q15Non-GAAP净利润2700万元). 维持全年4500亿GMV预测及500亿美元市值目标,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在电商整体度过流量红利走向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商品品质、物流、售后等体验因素将是电商未来关注重点,而这也是京东优势所在。农村市场、跨境电商和O2O的开拓使得京东规模依然具备成长空间,而关闭拍拍并不会对京东整体GMV规模造成实质性影响(3Q15拍拍GMV约40亿,占比3.5%),且更能体现京东高成长性(3Q15拍拍GMV同比下滑5.5%,拉低京东整体GMV增速约5.1pp)。我们暂维持京东15年GMV4500亿RMB预测及500亿美元合理市值目标,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 电商行业增速大幅放缓&竞争加剧,本地生活平台开拓进度不达预期 银行业及中信银行点评:迎接混业新时代,金融机构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才是真金融 类别:行业研究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马鲲鹏日期:2015-11-18 评论 混业经营时代大幕缓缓拉开,监管重构是混业经营的大前提,利好银行:我们近期一直在强调,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需与时俱进之后,对混业经营的预期是从现在开始一直贯穿明年的主线逻辑,也是今年底银行行情的最重要催化剂之一。实际上,在业务层面的混业经营已推进多年,由分业到混业既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不断推进的客观要求,面向混业时代的监管重构,打破银、证、保三大子行业的监管藩篱,更加有机融合和有效协作的监管体系,既是“监管追上业务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混业经营得以持续、深入推进的大前提,否则,各子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灰色地带将越来大、越来越广泛的跨业合作将永远无法摆脱监管套利的阴影、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利润的金融创新和合作将永远无法走出“赚利润、丢估值”的窘境。名正才能言顺,监管大格局理顺,业务阳光化发展,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通过金融创新和跨业合作实现“从利润到估值”正循环的起点。当前混业经营的最大障碍,一是银行和境内券商之间的牌照隔离,二是各金融子行业监管机关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这两大障碍逐步攻克之后,对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而言,以监管重构为起点的混业经营深入推进,将产生三个层面的影响:1)银行获取境内券商牌照将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在《商业银行法》正式修改之前,将继续以试点的形式进行,对银行而言,投行牌照是重中之重,这将为银行打通“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债权到股权”的社会融资全链条,在金融脱媒和直接融资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将成为银行业一个全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是重大利好。2)对体量较小的金融子行业而言,基于牌照的被并购价值将逐步凸显,其中规模较大的公司亦有收购小银行、获取全新的资金和客户来源的预期。3)对资本市场而言,利用分业监管漏洞大肆流入的增量资金之门预计将被有效封堵,尽管短期内,从增量资金角度看有利空意味,但是,从稳健性、合规性以及可持续性角度来看,无疑是“慢牛、长牛”的重要保障,对此应持积极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