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蝶变(2)
时间:2022-12-24 10:55 来源:高清视频播放器 作者:在线观看 点击:次
2022年11月7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装配车间里,高级技师胡俊祥(右)与同事马洪伟检查“复兴号”高铁列车电气系统。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今年初,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的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全面启动。这一项目是吉林省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二期总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分为产业项目和风光资源开发两大板块。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将布局整机、叶片、塔筒、发电机、储能设备、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等产业,全部建成后可为东北地区风电产业提供设备保障。 11月12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开工仪式在吉林市举行。该项目建设投资达37.29亿元,年可生产聚合级乙烯120万吨、聚合级丙烯58.7万吨,同时副产氢气、混合碳四、粗裂解汽油、裂解柴油和裂解燃料油等产品,是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的一部分。 2022年11月8日,李艳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的车间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据悉,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总投资339亿元,将新建12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ABS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是“十四五”以来国家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于今年2月8日全面启动。此次开工建设的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吉林省与中国石油联手打造中国炼化企业“减油增化”“绿色低碳”的重要环节。项目投产后,吉林石化乙烯总产能将达到190万吨/年。 “新能源”风劲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不断更新,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如今在长春街头,绿色牌照的新能源出租车和私家车越来越多。2021年,吉林省启动“旗E春城 绿色吉林”项目,2000多台红旗新能源换电出租车上线运营。 来自吉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4亿元,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7万辆,同比增长1.4倍。 生态蝶变:“无烟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12月10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 这是2022年9月20日拍摄的长白山天池。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吉林省生态资源丰富。 东部长白山地林海茫茫,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发源于此,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世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中部松辽平原一望无际,是我国重要的黑土地“大粮仓”;西部草原湿地河湖互济、渔兴牧旺,是全球气候变化东北样带和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筑牢生态安全绿色防线,吉林省戮力实现生态变革。 深入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吉林全面启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林网成格、草地连片、湿地镶嵌、交错互连的高颜值生态连通格局正在形成,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全面启动,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守护水岸线、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逐步做强水经济正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12月26日,游客在查干湖冰面上近距离观看冬捕盛况。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位于吉林松原的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这里是吉林河湖连通工程的核心。肥美的鲜鱼,是查干湖的标签。然而离开纯净的湖水,鱼鲜不了;没有科学的捕捞,鱼也难肥。近年来,查干湖周边全力消除影响水体的经营活动。引来水库水,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启动建设湿地恢复工程,在库区里种荷花、芦苇。与嫩江、松花江通联,湖水变成“活水”,三年就可整体置换一次。 渔民们世代使用的捕鱼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有啥就捞啥,渔网织得密,大鱼小鱼‘一锅端’。”鱼把头张文说。眼下,细眼渔网都改成了宽眼大网,抓大放小,“育”“捕”结合,遵循生态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