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年1月3日,在马克斯·约瑟夫去世几天后,传令官宣布继承者是查尔斯·泰奥多尔。龙骑士穿过慕尼黑的街道,敲着军鼓吹着喇叭,其他人高呼“我们的选帝侯查尔斯·泰奥多尔万岁。”根据约瑟夫和查尔斯·泰奥多尔的1月3日协议,一万五千名奥地利军队开进明德海姆(Mindelheim),最终获得的领土比之前查尔斯·泰奥多尔计划授予约瑟夫的还要多。曾梦想重建勃艮第帝国的查尔斯·泰奥多尔意识到,约瑟夫并没有真的打算将整个奥属尼德兰,甚至是拿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交换。充其量,他可能会获得它的一部分,也许是埃诺(Hainaut),格德司(Guelders),卢森堡,林堡,或者是在奥地利前部的各种分散的土地,其中大部分位于德意志西南部,但约瑟夫永远不会放弃任何相当大的领土,即使不是任何具有战略军事或商业价值的领土。 当查尔斯·泰奥多尔复兴勃艮第的梦想消退时,约瑟夫继续按照他的计划吞并巴伐利亚的一部分。寡妇,即马克斯·约瑟夫的遗孀或婆婆请求普鲁士代表查尔斯二世·奥古斯特做出行动。腓特烈大帝的使节说服这位轻率的继承人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向帝国议会提出抗议活动。约瑟夫的部队仍留在巴伐利亚的部分地区,甚至在施特劳宾(Straubing)建立了奥地利的行政机构,这引发了外交危机。奥地利占领巴伐利亚对查尔斯·奥古斯特的保护人腓特烈大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普鲁士军队在普鲁士与波希米亚的边界附近动员起来,这让人想起1740年的入侵,这曾经严重威胁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神圣罗马帝国。与此同时,法国摆脱了对奥地利的军事义务,告诉约瑟夫巴黎不提供任何军事支持。英国是普鲁士最强大的盟友,此时已经陷入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泥沼,也没有向普鲁士提供任何军事支持,但普鲁士的军队早已从七年战争中恢复过来,腓特烈大帝并不需要任何帮助。普鲁士的另一个盟友,萨克森,与查尔斯·奥古斯特有两次婚姻结盟,早已为与奥地利的战争做好准备,并准备出动两万军队协助查尔斯。此时的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愿意为俄罗斯帝国获取战利品,但不想卷入另一场代价昂贵的欧洲冲突中。 四个月来,谈判代表在维也纳和柏林,德累斯顿和雷根斯堡,以及茨韦布吕肯,慕尼黑和曼海姆之间穿梭。到1778年初春,奥地利和普鲁士动员了在七年战争期间相互面对军队规模几倍的军队,他们的对抗有可能爆发到另一场欧洲战争。 当其他君主显然不会默许巴伐利亚事实上的瓜分时,约瑟夫和他的外交部长安东·冯·考尼茨在哈布斯堡领地动员军队并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奥地利西里西亚集结了由六百门火炮和一支180,000-190,000人组成的奥地利军队。这支军队是奥地利军队最具战斗力的一部分,但这使得哈布斯堡大部分边境地区得不到充分保护,随时可能遭到奥斯曼帝国的袭击。1778年4月6日,腓特烈大帝在波希米亚与耐塞(Neisse),施韦德尼茨(Schweidnitz)和格拉兹(Glatz)附近的普鲁士边境建立了八万人军队,腓特烈大帝在1741年从维特尔斯巴赫的竞争者手中获得了支持,以换取他对查尔斯七世的选举支持。在格拉兹,腓特烈大帝完成了他的入侵准备工作:他收集了物资,安排了行军路线,召集了他的炮兵并训练了他的士兵。他的弟弟亨利亲王在萨克森的北部和西部组建了第二支七至十万人的军队。四月,腓特烈大帝和约瑟夫正式开战,外交谈判结束。 1778年7月初,普鲁士将军约翰·雅各布·冯·翁施(Johann Jakob von Wunsch 1717-1788)与数百人一起穿越波希米亚附近的纳霍德(Náchod)城镇。当地驻军由弗里德里希·约瑟夫·弗雷赫尔·冯·瑙恩多夫(Friedrich Joseph Freiherr von Nauendorf)指挥,此时他是一名骑兵队长(Rittmeister),仅率领了五十只膘骑兵。尽管胜算很小,诺恩多夫还是选择了与翁施的军队交火。当他的小部队抵达翁施面前时时,他友好地向普鲁士人打招呼,当普鲁士人意识到瑙恩多夫率领的膘骑兵正在逼近他们,瑙恩多夫和他的小部队占了上风。翁施选择撤退;第二天,瑙恩多夫晋升为少校。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在写给她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们说你对一个来自卡尔斯塔特或匈牙利的新秀瑙恩多夫非常满意,他杀了七个人,你给了他十二个达克特。” 开始入侵 在翁施与瑙恩多夫相遇几天后,腓特烈大帝入侵了波希米亚。他的八万军队占领了纳霍德,但没有进一步前进。哈布斯堡军队站在易北河的高地上,名义上属于约瑟夫,但实际是弗兰兹·莫里茨·冯·拉西伯爵在指挥下。在七年战争期间,拉西曾在道恩元帅的领导下服役,并了解他的心意。他为奥地利军队建立了最可靠的防线:以亚罗梅日(Jaroměř)为中心,建立了沿着河流西南方向延伸15公里(9.3英里)一直到克拉洛韦(Königgrätz)的三重防线。奥地利人还用他们的六百门火炮增强了这条防线。 这张20世纪捷克的地图包括18世纪波希米亚的大部分。约瑟夫寡不敌众,几乎被普萨联军包围,但腓特烈大帝选择不进攻奥地利,因为约瑟夫在易北河上游的高地位置,难以进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