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政府(13)
时间:2022-09-29 17:58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在线观看 点击:次
��【区划人口】 全县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41镇、22 乡、932个村、109个社区。2011年年末总人口14739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844人,农业人口1262091人。人口中以汉民族为主,达1472673人,占总人口的99.9%。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羌族、藏族、彝族等31个民族、1262人,占总人口的0.1%。超过100人的民族有回族383人、羌族250人、藏族221人、彝族173人。当年出生16189人,人口出生率为11‰,当年死亡12872人,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长率2.3‰。 ��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4.5 %,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1.36亿元,增长3.9%;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62.94亿元,增长26.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7.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2.5 %。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4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3亿元,减少29.7%。民营经济增加值92.98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9∶37.9∶31.2。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3.68亿元,贷款余额74.7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8.2%、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8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7179元,增长21%。 �� ��【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19亿元,增长45.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7.7%(发改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依托三台工业园,建立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为重点的两江工业集中区,以食品医药产业为重点的芦溪工业集中区,基本成形“一园多区”框架。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66亿元,增长44%,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9%。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佳联佳禧、鸿凯双泰等重点企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02.46亿元,增长59.4%。上海梅林、三台福润、古杉油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佳联印染、恒昌制衣、台沃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总数达到95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9户,总数37户。2011年,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7个;省级创新型企业6户、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户。申报国家专利236项,成功争创四川名牌产品3个,有省、市著名商标29件,其中省著名商标6件。 �� ��【农业经济】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实现粮食总产83万吨,居全省第三位,增长2.1%;油料总产11.5万吨,增长4.3%,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位,油菜基地被列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蔬菜总产44.5万吨,增长0.8%。现代蔬菜商品育苗中心,大蒜、海椒、出口蔬菜、泡菜原料、高架蔬菜、水生蔬菜、大棚蔬菜、枣林蔬菜等生产基地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出栏生猪189.3万头,减少2.7%,牛7.22万头,增长0.5%,羊37.21万只,增长0.6%,兔251.31万只,增长3.7%,小家禽2141.94万羽,增长1.0%,肉类生产总量18.11万吨,连续五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明兴农业生猪扩繁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50家畜禽标准化典型示范场”,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50佳专业合作社”称号。麦冬、米枣、油橄榄、藤椒、薯类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涪城麦冬”、“崭山米枣”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崭山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麦冬实现产值10.2亿元,增长333%。向阳红藤椒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39家,新增专业合作社38个,总数达198个,带动农户23.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2%。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62万公顷,其中林地2647公顷。拥有农机总动力46.6万千瓦,增长10%。培育各类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115个,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通过省绩效考核阶段性验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丰粮工程试点县项目,建成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1个。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