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政府(15)
时间:2022-09-29 17:58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在线观看 点击:次
��【固定资产投资】 高度重视投资工作,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会,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年内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08亿元,完成市工作目标66亿元的109.2%,完成县工作目标70亿元的102.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1.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5.39亿元,增长20.54%,完成县工作目标41亿元的77.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63亿元,增加2.67亿元,增长26.75%,完成县工作目标17亿元的74.2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22亿元,增加3.78亿元,增长40.1%,完成县工作目标12亿元的110.17%;农户建房投资完成14.6亿元。 �� ��【城镇建设】 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城区9条道路升级改造和4大水系整治,凤凰山森林公园片区改造、凯江廊桥等项目加快推进;梓锦新城、北坝新区以及旧城改造同步进行。新开工建设商品房78.65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建成县城首座人行天桥并投入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0.7%。 �� ��【民生工程】 2011年,投入资金13.64亿元,全面完成113个民生项目(其中县自增29个);累计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135.89亿元;灾后重建中,民生项目投资达202.4亿元,占总投资的89.4%。廉租住房政策受益家庭10692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98套。1398套新建廉租房主体完工;落实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5820人,180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0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4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率3.6%,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有序转移输出农村劳务3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4.8亿元。2011年,全县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未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人数达33.01万人次,增长3.8%,征收基金5.56亿元,增长10.9%。62个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22.36万人,参合率99.6%。累计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5.6亿元。城乡医疗救助5万余人次,救助金额达4360余万元。推进扶贫开发和移民帮扶工作,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4944名,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7亿元,4.9万余名群众脱贫解困。计划生育奖扶11293人,兑现资金813万元;人饮工程和红层找水打井,使5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62个文化站、12个城市文化活动室、573家农家书屋、198所乡村少年宫以及县国家档案馆新馆并投入使用。 �� ��【社会管理】 按要求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巩固发展全省群众工作试点县成果,实施十项工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无职党员“三岗三有”参与大调解等特色工作得到中央、省、市充分肯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强化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强化领导包案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规范县长公开电话办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体系作用,成功化解中央、省、市挂牌督办信访积案21件,全县信访形势呈现良好态势。全年未发生在全省有影响的治安、刑事、邪教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 �� ��【政务服务】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以“关键在于落实”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收集意见建议756条、提出整改措施16条、发现纠正问题17个,通报批评责任单位11个、组织处理14人。36名县级领导、109个县级部门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在33个部门(行业)开通35部政风行风热线电话,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9%以上。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代办点,建立63个镇乡便民服务中心,新建152个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总数达1038个。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263件,精减行政审批项目92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审批提速达80.75%。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