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推动首钢园区转型升级服务冬奥纪实(3)
时间:2022-04-21 21:30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播放器 点击:次
“这真是一场及时雨!”王达明说,随着国家和北京市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政府层面老工业改造政策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堵点难点痛点陆续打通,首钢园区改造调整和转型升级从此进入大刀阔斧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落子有声 西十筒仓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地。入口处绿地上的北京2022标语牌两边“站立”着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大院是筒壁为墙、轨道做门,院里北侧是一排6个30多米高的镂空筒仓改造的办公区,南侧是料仓改造的五层办公楼。仰头看,筒仓外,淡蓝色的矿石传送通廊与三高炉连接,再加上铁锈色的大门,颇具工业遗风和历史沧桑感。 首钢 ▲ 首钢园秀池、三高炉和冬奥组委办公区 (王京广 摄) 西十筒仓是首钢园区第一个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它为首钢老厂区进一步改造积累了经验,也成为首钢打造智慧园区的示范项目。而国家层面的各种支持政策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西十筒仓位于老厂区最北边,这个区域原为西十料场,是民国时期龙烟铁矿公司从龙关和烟囱山运输铁矿石的卸料场。有保留完好的16个筒仓、2个大料仓以及其他工业设施,如转运站、除尘塔、矿石传送皮带通廊等,集中了炼铁生产的关键环节,很有代表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负责人告诉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西十筒仓所在区域紧邻北京市石景山区阜石路,距离地铁11号线金安桥站约0.5公里。考虑到当时首钢园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太完善,选择紧邻外部道路且工业特征明显的西十筒仓先行开展改造试点,对首钢改造具有特殊意义。 筒仓建设年代久远,后来又曾大规模改扩建,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出入较大,设计团队反复修改设计图和施工方案,有时甚至边修改边施工。“就这样修修改改建设了一年,好在没有超出预算。”王达明说,当初的设计还添加了许多现代装饰元素,经过一番修改,最后改出来的结果是原汁原味,工业遗产味道更浓厚。 2014年,西十筒仓改造项目在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Green-CREP3)上,从来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个城市入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亚太商业先锋大奖”。改造后的筒仓不但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特色,又赋予了新的办公功能和生命。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2015年11月,2022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西十筒仓片区。2016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先期顺利入驻园区西北角的料仓5筒、6筒办公区域。这个昔日用于存放铁矿石的筒仓与料仓,如今经过“精装修”,摇身一变成了冬奥组委的“家”。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对首钢园区改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北京首钢园区工厂改建是奇迹,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他也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新典范。 扫码、“通过”……走进花样滑冰训练馆,冰面水平如镜,如同置身清凉世界。记者看到迎面墙壁上挂着一个大的显示屏和中国冰雪标志、中国结,一块红色展板上写着“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些来自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的标语,曾经激励着隋文静、韩聪、彭程、金杨、王诗玥、柳鑫宇、金博洋、朱易等奥运健儿刻苦训练、勇往直前。东侧墙壁上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回头望去,北侧墙壁上原厂房的“天车梁”框架非常突出,“天车梁”之间还有“剪刀撑”等钢梁支撑系统。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业务部部长冯尧刚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储煤仓库,长300米、宽66米,停产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首钢在原貌上保留了厂房内的“天车梁”和“剪刀撑”等工业遗存,通过织补、修复等改造方式,把储煤仓库建设成为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3个国家队训练馆。同时,老厂区内的运煤车站被改造为国际一流的冰球馆,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风貌。这4个场馆分别承接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也被首钢人亲切地称为“四块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