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推动首钢园区转型升级服务冬奥纪实(4)
时间:2022-04-21 21:30 来源:视频播放器 作者:播放器 点击:次
百年首钢与奥林匹克再续情缘,也改变了很多首钢工人的人生轨迹。冯尧刚2006年来到首钢,从一名动力厂热力车间设备安全员转型为首建投的综合管理人员,又成为首钢“四块冰”的运营人员。“北京是双奥之城,我的家乡在张家口,我就是双奥之人。”冯尧刚自豪地说。 2017年8月,巴赫来北京考察后,在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北京将曾经的一个钢铁厂改建成为冬奥会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他们在那里将旧厂房改造成办公室、休闲区、训练场,也成为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我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北京看看。” 2017年9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确定了单板大跳台首钢园区的选址方案。2018年7月,国际奥委会确认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增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此后,在首钢老厂区的群明湖畔,一个巨大的跳台拔地而起,升入半空。 “太酷了!我会做成微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从亚运村过来游览的陈先生已经退休,他用手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了大跳台的细节。 倾斜角度74.9度、垂直提升高度48.66米,记者乘坐国内首屈一指的斜行电梯来到大跳台高处,石景山和群明湖交相辉映,4座高耸的冷却塔巍然矗立,远望西南,可以看到首都的母亲河——蜿蜒美丽的永定河,还有北京冬奥公园全马跑道。 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北京冬奥会期间,在钢铁厂旧址建造的首钢大跳台,惊艳了全世界。各方的积极评价既是对赛事现场的视觉震撼,更是对城市更新“首钢模式”的由衷赞叹。 据王达明介绍,这座新地标的设计灵感来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建筑的曲线与丝带飞舞的形态格外契合。簇新的大跳台与背后的冷却塔外形截然不同,但百年钢铁工业的灵魂在鲜明对比的建筑中跳动与升华。建设大跳台所用的4100吨钢铁全部来自首钢自产钢材。 首钢 ▲ 首钢滑雪大跳台 (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首钢园区改造共有5个涉冬奥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46亿元。这5个项目分别是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及配套设施,西十筒仓改造一期、二期,西十冬奥广场办公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从1919年建厂到搬迁,从西十筒仓改造到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进驻,从“四块冰”的完美打造到滑雪大跳台的惊艳亮相,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百年首钢成为活的“双奥”遗产,更让其重新焕发了青春。 随着筹备北京冬奥会,在首钢园区改造的带动下,新首钢地区更新改造也步入“快车道”。设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的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北京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将首钢园区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组织开展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工程攻坚”。2019年~2021年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一批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冬奥支线等5条轨道贯穿其中,21项重大水电气热市政设施加速建设,一批功能要素逐步积聚,赋予了首钢园区新的活力,带动京西地区加速转型发展。 走向复兴 位于首钢园区东侧的国际人才社区项目,是首钢园区拟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项目。 “这里是原来的烧结厂,预计2023年底交付使用。”走进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项目1607—036地块,映入眼帘的是3个高耸的烟囱和一座红砖建造的破旧厂房。首钢基金国际人才社区036地块项目总经理张檬告诉记者,一期036地块规划建设5栋建筑,整体采用“围合式”设计方案,在充分保留首钢园原有的工业遗风基础上,融入现代园区“时尚+科技+IP”综合体风格,实现办公、科研等多重功能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